“處罰力度之大實屬罕見。”談及監管部門針對同仁堂“過期蜂蜜門”一事開出的千萬元級別罰單,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證券日報》記者感慨道。
同仁堂被子公司“坑爹”,市場似乎原諒了“過期蜂蜜”。《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月13日,同仁堂股價依然“紅旗飄飄”,股價最高28.98元/股,報收28.6元/股,上漲1.60%,該股已經連續上漲4個交易日。
高價罰單透露監管傾向
力保老字號優勢
日前,同仁堂披露了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受到行政處罰的公告,公告顯示,濱海縣市場監管局經調查認定,同仁堂蜂業部分經營管理人員在鹽城金蜂進行生產時,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對此處以罰款1408.83萬元。為保護上市公司免受進一步損害,同仁堂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提議受讓上市公司同仁堂所持同仁堂蜂業股權。
史立臣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以往來看,此前亦有部分老字號品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但這次監管部門對于同仁堂的處罰力度要更大。“高額的罰款意味著國家對于食品藥品的安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市場的整治力度在加強。”史立臣強調,“這個時候企業如果仍然逆流而上,不重視食品安全質量愛惜羽翼,一定會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
在史立臣看來,同仁堂等中醫藥行業老字號品牌與其他行業品牌不同,還承載著中醫藥行業的整體形象。史立臣認為,作為一家上市企業,逐利無可厚非,但如果為了壓低成本忽視中藥質量,那么老字號積攢下來的美譽度會大打折扣,中醫藥行業的口碑亦會受損。
史立臣談到,老字號更應珍惜品牌愛惜羽翼,一旦真的失去消費者信任,那么老字號的優勢也會被逐漸透支。
據同仁堂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也責成同仁堂蜂業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同仁堂蜂業董事長張建勛、總經理張闊海、副總經理王志永、韓會秀、胡艷紅、鹽城金蜂廠區負責人王志軍被予以免職,副總經理寧尚勇被進行誡勉談話。
北京市紀委市監委亦針對同仁堂蜂蜜問題啟動問責調查,對北京同仁堂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梅群等3名企業領導干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高新技術或將協助管理
同仁堂方面在公告中談到,公司將對此次事件引以為戒,在今后的生產經營中高度強化責任,特別是針對質量管理環節,舉一反三,防微杜漸,全力防范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同仁堂方面亦談到,“蜂蜜事件”是同仁堂短時期發展中粗放式管理引發的問題,因此上市公司已停止委托加工,開展整頓工作。同仁堂全系也在進行以提升質量管控為長期目標的大檢查工作。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到,同仁堂目前的一些問題可能是部分大公司在積極擴張時所出現的通病。“在擴張期間,公司可能疏于風險控制,因此在很多細節比如物料管理方面出現管理不到位的情況。”
上述業內人士談到,“企業擴展業務不是壞事,借助品牌賦能也有利于新業務的開展,但疏于管理盲目擴張對于品牌難免會帶來不利影響”。
“但同仁堂本身具有較好的資源和品牌效應,整改后仍然是好公司。”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該人士看來,同仁堂目前存有的管理問題可依賴一些先進技術進行解決,諸如確保生產產品的可溯源和唯一性,通過先進技術而不是人為抽查來解決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此外,“如果能夠有民企的勁頭和激勵機制,同仁堂金字招牌肯定會更亮。”該業內人士對記者談到。
史立臣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到,想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首先需要管理層的重視,同時需要監管機構監督,此外市場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亦能夠要求企業關注產品質量。史立臣談到,目前中醫藥行業品牌集中度仍然較高,但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市場,通過市場化競爭亦能提升產品質量。
距離中醫藥行業的茅臺
還有多遠?
談及同仁堂,有A股市場投資者發問,為什么同屬于國粹,同仁堂的股價卻與茅臺差距甚遠,另有分析人士談到,其實從擁有的資源來看,同仁堂可以成為中醫藥行業的茅臺。
但有醫藥行業人士認為,同仁堂目前還難以稱得上的中醫藥行業的茅臺,一方面,中藥的消費頻次遠低于白酒;另一方面同仁堂在中醫藥行業中面臨著比茅臺在白酒行業中更多的競爭者,諸如片仔癀、廣譽遠等。
史立臣則談到,同仁堂以及茅臺所處行業存在差異,白酒行業或許難以出現新生輩或者創新型企業能夠超越茅臺,但中醫藥行業其實存有創新壓力。史立臣認為,同仁堂方面未來可以從慢性病管理以及創新藥方面繼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