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據知情人士透露,金立副總裁俞雷在朋友圈稱,將于10月31日正式從金立離職。俞雷離職的消息再次將金立這個消失已久的品牌帶到公眾面前。
資料顯示,俞雷曾在瑪氏中國、歐萊雅中國擔任過營銷負責人,于2015年正式加入金立,后升任副總裁,分管品牌營銷業務。俞雷并不是第一個從金立離開的人,自金立爆發資金危機以來,很多金立的員工陸續離職。今年初,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承認公司存在資金鏈問題,但仍比較樂觀,并給出了償還債務的方案。按照他的計劃,金立將分三個步驟來解決資金鏈問題:“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劉立榮當時透露,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已有進展,整體方案仍在談判中。但時至今日,金立依然沒有融資和重組的跡象,當時承諾不會跑路的劉立榮,據相關消息,已滯留香港數月未歸。目前,金立有價值的資產基本都被查封,劉立榮夫婦個人資產亦被凍結。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金立當前涉及民事訴訟124件。其中,債權人申請了訴前財產保全的有15件。
劉立榮在此前的采訪中曾提到,近年約100億元的投入對金立的資金鏈造成很大影響。金立的營銷費用很高,兩年就花費了60多億元,電視、視頻網站、機場等,金立的廣告無處不在。在營銷上不惜砸下重金學習OPPO、vivo的金立,卻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根據研究機構GfK的數據,2017年金立手機在中國的銷量為1494萬部,排名第七,份額僅為3%。這與劉立榮在2017年初設定的在國內至少要賣3000萬部的目標相比縮水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