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改革開放40年征程中,中國的對外開放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金融行業的開放將成為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焦點。
9月16-17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召開。穆迪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雷蒙德•麥克丹尼爾在“金融業的開放與發展”分論壇上表示:“我想再次重申一個觀點,在金融開放領域,中國將成為主要的全球影響力大國,這是毫無爭議也是不容忽視的。”
“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以前更加富裕,技術更先進,且全球的聯結性更強。中國不光跟自己相比是這樣,跟世界相比也是如此。”雷蒙德•麥克丹尼爾說。
中國需要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雷蒙德•麥克丹尼爾表示,在金融開放領域,中國的故事還沒有講完。近年來,中國進一步放寬國內市場對外資的準入門檻。包括外資金融公司可以提高持股上限,允許外資擁有證券、基金、期貨和保險公司的控股權,外資持股比例也可以提高到51%等。
在雷蒙德•麥克丹尼爾看來,過去40年,世界經濟和規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相互聯結的方式和經濟體相互作用的方式都在不斷發生改變。“對于中國的持續開放,我們認為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不再是一個閉合系統,而是建立起了一個動態的與世界相互交流的機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正式對外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2018年版負面清單長度進一步縮短,由上一版的63條縮減至48條,并在22個領域推出新的開放舉措。
其中,在金融領域對外資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具體包括取消銀行業外資股比限制,2018年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的外資股比放寬至51%,2021年取消外資股比限制。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負責人范文仲在分論壇上表示,擴大金融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40年之前,中國經濟就像一個小池塘,一只小船在這樣的池塘里行駛必須謹慎。但改革開放40年之后,中國整個經濟體系已經從一個小池塘發展成一片大海,一只小船已經無法托起規模龐大的實體經濟。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造出一只更大的船,才能在大海中穩健航行。”
用公平穩健規則替代數量級限制
中國在不斷擴大金融業開放、放寬金融領域外資準入門檻的同時,如何把控潛在風險也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熱點話題。
范文仲表示,擴大金融開放不是沒有風險管理,也不是完全放棄了規則,而是要用一種公平穩健的規則來替代以前的數量級限制。“雖然要把池塘變成大江、大海實體經濟才能浮起來,但是要引進活水和清水,不能把臟水引進來。”
“從這個層面來看,中國對外開放要用一種宏觀審慎的理念,以金融體系穩健為目標,取代以前的國別劃分,不要單純以數量限制作為防控手段。”范文仲認為。
雷蒙德•麥克丹尼爾則表示,從全球視角來看,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步伐是比較快的,會持續關注中國的開放,也會關注金融開放以后再平衡的情況。“很多情況下,風險可以很好的監測和評估,如何在金融行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監測和評估機制,是值得思考的話題。”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央行行長易綱在由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撰寫的《50人的二十年》一書中透露,下一步,中國將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堅持金融業本質上是競爭性行業的定位,按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原則,繼續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