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3日訊(記者 張明江)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逐月增長,但新基金發行市場持續遇冷,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多次出現基金發行失敗,今年注定是公募基金最難捱的一年。
今年上半年新基金發行逐月降溫
去年下半年偏股型基金業績升溫,偏股型新基金發行隨之回溫,而自去年以來,監管趨嚴,貨幣基金退出發行市場,委外資金回流債券基金,新基金發行市場也火熱一時,今年一月份新基金發行規模超千億。不過好景不長,今年以來股市持續震蕩,新基金發行市場逐月降溫。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342只基金成立,合計發行份額3854.89億份,但主要集中在一月份,4月份后隨著股市震蕩,基金發行份額逐月下降。
數據顯示,前六個月分別有82只、44只、67只、59只、66只、26只基金成立,發行份額分別為1362.90億份、383.35億份、912.85億份、544.56億份、392.01億份、291.44億份,除二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外,一季度新基金發行火熱狀態可見一斑,而4月份后發行份額逐月降溫。
另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新發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分別為16.62億份、8.71億份、13.62億份,而二季度三個月份平均發行份額分別為9.23億份、5.94億份、11.21億份,可見,二季度新基金發行明顯不及一季度。
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今年股市不好,偏股基金業績普遍不好,新基金不好發。除此之外,6月份戰略配售基金上架,也分流了部分資金,但基金發行市場明顯預冷。
新發基金屢現延遲募集 基金發行失敗頻現
除發行份額驟減之外,上半年新發基金屢現延遲募集,此外,今年上半年債券違約頻繁,債券基金發行勢頭也不如往年,甚至多次出現發行失敗。
數據顯示,僅今年6月份就有20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公告,今年上半年共86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平均每3天就有一只新基金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即便是基金發行如火如荼的1月份,也有20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公告,上半年新基金發行難度可見一斑。
另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發布延長募集公告的基金中,債券基金占去半數之多,6月份發布延長募集公告的20只基金中便有9只債券基金。
有業內人士分析,首先,今年上半年債券基金收益明顯不如往年,其中近兩成債券基金收益為負,而債券基金平均收益僅為1.61%,遠低于前幾年。此外,隨著剛性兌付被打破,債券違約事件頻發,今年上半年已有多只債券基金“踩雷”致凈值大跌,也打擊了新基金發行市場的熱情。
除此之外,今年基金發行失敗也頻頻出現。
今年上半年,已有興銀瑞福丁凱債券、長信穩尚三個月定期開放債券、金元順安桉和純債債券等十多只只基金發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公告,而自去年嘉合睿金定開基金成為首只募集失敗的基金后,截至目前已有近20只基金發行失敗。
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募集失敗原因很復雜。而近兩年募集失敗的基金多為債券基金,募集失敗多受監管新規和債券違約潮影響。近兩年來不少公募基金嚴重依賴機構委外資金,而2017年后監管層嚴管委外資金,新發基金失去資金來源難以滿足基金成立條件發行失敗。而今年受債券違約潮影響,機構資金避險情緒頗濃,債基受到市場冷遇,債券基金發行失敗也在意料之中。
弱市迎建倉良機 偏股基金漸成發行市場主流
今年上半年,除對接委外資金的定開債基外,偏股型基金發行規模也處于相對高位。數據顯示,僅5月份,首募規模排名前十的新基金中就有6只為偏股型基金,累計首募規模超120億元,4月份偏股型基金累計首募規模也近100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市場上出現的“爆款基金”中同樣有多只偏股型基金,首募規模超50億元的偏股型基金多達5只,其中興全合宜首募規模甚至超300億元。
而6月份之后股市大跌,偏股型基金發行受挫,僅1只偏股型基金首募規模超10億元,但隨著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市場觸及低點,偏股型基金也迎來建倉良機,偏股型基金發行再次迎來一股熱潮。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目前共有22只偏股型基金在發,還有9只偏股型基金等待發行,隨著股市接近階段性低位,基金公司也在積極布局。
有業內人士認為,股市震蕩反而給投資者帶來入市機會,正如巴菲特所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中貪婪。
九泰基金宏觀策略組認為,站在當前時點,經過前期的調整,A股估值明顯處于偏低位置。盡管較低的估值水平并不意味著眼前馬上出現反彈或反轉,但相對而言,低估值提供了更大的安全邊際和支撐。
一位基金經理更坦言,下跌后的市場反而是難得的建倉良機,在投資中獲取超額收益的概率更高。
已經獲批發行的博時榮享回報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蔡濱表示,當前A股的整體估值已經處于底部區域,國內宏觀經濟也朝著轉型升級的正確道路方向上不斷發展,站在兩年維度看,2018年或是布局A股的最好時點,持續看好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方向優質企業的投資機會。
廣發基金也認為,當前抑制投資者情緒的主要因素包括緊信用可能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在上述兩個抑制因素沒有得到緩解之前,市場的反彈很難一蹴而就。貿易摩擦方面,建議密切關注中美第一批加征關稅后的表態。緊信用的情況建議關注廣義社融增速何時企穩或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政策信號。歷史經驗顯示,計算機、醫藥等行業的超額收益率和信用周期呈負相關關系。因此,如果目前緊信用的格局不出現變化,那么下半年成長和消費相對金融和周期來說會更具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