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涂端玉)日前國家藥監總局發布通告稱,17家企業生產(代理)的27批次化妝品質量不過關,甚至還有假冒產品混跡其中。
除此以外,其他不合格產品均栽在了霉菌和酵母菌不合格、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上。
業內人士透露,使用菌落指數超標的面膜,一旦皮膚上有微小傷口就可能引起感染或炎癥。
據了解,食藥監部門已要求生產企業或代理商對已上市銷售相關產品及時采取召回等措施,部分還要立案調查,而對涉嫌假冒的產品則將深查進貨渠道,依法予以查處。
消費者
應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業界預估,明年中國面膜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30億元。
過快的市場發展同時也伴隨不小隱患,藥監總局曾多次發布化妝品不合格通告,其中不少都是劍指面膜,甚至是專門針對面膜開展的專項抽檢。
此外,行業擴容的背后,微商帶來的信任危機也讓面膜行業迎來巨大挑戰。曾有行業人士向媒體透露,500萬元就可投資一個面膜品牌,單片面膜的成本甚至只要1元。
對此,有行業觀察人士提醒:消費者應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品牌產品,且要查看標簽上的生產日期、有效期、成分表等信息,一旦使用后有不適感應馬上停用,嚴重者應攜帶使用過的面膜立即就醫處理,避免愛美不成反“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