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股上市公司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國有上市公司2017年的盈利情況也正在浮出水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類上市公司營收和利潤等指標出現了大幅提升,負債情況也有了顯著改善。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計有1020家國有控股類上市公司。剔除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類企業外,共計有上市公司984家,其中中央國有企業340家,地方國有企業644家。目前,上述984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503家公布了2017年年報,占比超過一半,從年報公布的數據來看,國有上市公司營收,利潤指標均有大幅提升、負債、現金流等指標也有較大改善。
營收和利潤保持增長
從整體營收和利潤規模來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上述503家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4.72萬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營業利潤8925.61億元,同比增長51%;實現利潤總額9016.32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34.98億元,同比增長54%。503家企業中,有401家營業收入同比出現增長,349家凈利潤同比出現增長,其中,僅凈利潤同比增幅在100%以上的企業就有111家,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化學、煤炭、運輸等行業領域。而從虧損企業的數量來看,2017年,上述503家企業中僅有26家出現虧損,較2016年的40家明顯減少。
從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來看,WIND統計數據顯示,503家企業2017年的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5.38%,較2016年的24.83%有所增長;平均銷售凈率為8.49%,較2016年的5.22%大幅改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則為9.87%,較2016年的5.07%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有了顯著改善。503家企業中,有277家凈資產收益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有291家銷售凈利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國企控股上市公司2017年的整體的業績表現,也和國有企業整體的運行情況較為一致。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17年1至12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522014.9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中央企業308178.6億元,同比增長12.5%;地方國有企業213836.3億元,同比增長15.2%。1-12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28985.9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中央企業17757.2億元,同比增長16%;地方國有企業11228.7億元,同比增長37.6%。
另外,2018年前兩個月,國有企業營收和利潤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至2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83015.1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中央企業50244.3億元,同比增長10.9%;地方企業32770.8億元,同比增長11.5%。1至2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3672.9億元,同比增長25.3%。其中中央企業2423.8億元,同比增長20.2%;地方企業1249.1億元,同比增長36.6%。
負債指標有改善
國有企業的負債指標也有了改善。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上述503家國有控股類上市公司總資產為21.22萬億元,同比增長7%;負債則合計為12.62萬億元,同比增長6%,總資產規模增長率超過了負債規模增長率。流動資產為9.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負債方面,期末流動負債規模合計8.80萬億元,同比增長10%,非流動負債則為3.82萬億元,同比下降了2%。從資本結構來看,50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9.07%,較2016年同期的50.03%下降了近一個百分點。其中,有274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分行業來看,國有企業財務指標的改善,在石油石化、鋼鐵、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表現較為明顯。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有色金屬行業,23家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去年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51億元,同比增長177%;在化工行業,59家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去年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2.79億元,同比增長32%;在鋼鐵行業,12家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去年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5.82億元,同比增長543%;在采掘行業,19家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去年共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40.14億元,同比增長1190%。
以中國神華為例,2017年,該公司實現營業利潤711.02億元,同比增長82.2%;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0.3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2.264元/股,同比增長98.3%。其總資產回報率從2016年的5.2%上升至9.5%,凈資產收益率則從2016年的7.3%上升至14.9%。該公司表示,2017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緊平衡,價格高位波動。公司2017年實現煤炭銷售量443.8百萬噸,同比增長12.4%;煤炭平均銷售價格425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34.1%。該公司還預計,2018年煤炭需求保持基本穩定,動力煤需求仍將呈現季節性波動特征。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全年預計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記者 吳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