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領軍企業機器人(300024.SZ)經營業績持續承壓。
10月26日晚間,機器人披露2021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1億元,同比增長5.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虧損2.96億元,同比盈轉虧。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機器人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此前,在今年半年報中,機器人稱,毛利率下降、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管理費用增長,此外,部分項目研發成本超支,疊加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致使采購成本增加。這些因素疊加,導致經營出現虧損。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不只是今年以來,2020年全年,公司也虧損3.96億元。
二級市場上,機器人表現也不佳。2015年,A股遭遇大牛市行情。當時,后復權后的股價最高為1466.59元/股。到了今年10月27日,早盤收盤價為227.31元/股,累計跌幅達84.29%。
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機器人的經營業績未能挺住,深陷虧損困境。
根據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機器人實現營業收入17.71億元,去年同期為16.86億元,同比增加0.85億元,增幅為5.05%。
雖然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略有增長,但凈利潤慘淡,為虧損2.96億元,同比下降320.25%,去年同期為盈利1.3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3.85億元,同樣表現為虧損,去年同期為0.23億元,同比猛降1791.47%。
從單個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9億元、7.16億元、5.76億元,同比變動2.39%、-6.59%、27.58%。對應的凈利潤為-0.24億元、-1.74億元、-0.9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56.16%、295.07%、5329.59%,持續大幅下降。同期,其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55億元、-2.23億元、-1.07億元,同比下降849.98%、578.57%、242.30%。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機器人的經營業績開始出現虧損。去年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4億元,同比增長10.30%,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5.30億元、5.90億元,同比分別大降9053.08%、531.02%。
綜上,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三季度,機器人已經出現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2009年10月30日,機器人通過闖關IPO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縱覽其上市以來的經營業績,去年四季度是其首次單季虧損,目前,是公司經營業績低谷期。
實際上,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機器人的經營業績就開始下滑,并一發而不可收拾,一路下滑到底。
2019年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億元,同比微降0.04%,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48億元、0.8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76%、44.44%。
此后,單季營業收入有所波動,2020年四季度為2019年來單季新高。
與營業收入相比,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則表現為沒有絲毫懸念地下降,最終一降到底,直至陷虧損。
機器人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物流與倉儲自動化成套裝備、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及系統集成、交通自動化系統等產品的設計、制造和銷售。在業內,機器人地位不凡,為何接連出現虧損?
在今年半年報中,機器人解釋稱,上半年,有部分客戶設計需求變動使項目成本增加,且公司暫未取得客戶合同補償。此外,部分項目研發成本超支,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致使采購成本增加以及受疫情因素影響項目拖期導致成本增加。公司對因項目拖期、首次開發應用類訂單研發支出增加導致虧損的項目計提跌價準備,對已終止項目所產生的存貨計提的跌價準備以及對其他存在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跌價準備。
這些因素疊加,導致今年前三季度虧損幅度擴大。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機器人的資產減值損失為2.20億元。2020年全年,其資產減值損失達3.79億元。
產業轉型承壓股價深跌
機器人經營接連虧損,資產減值損失較大,可能是其產業轉型過渡期暫時性問題。
機器人成立于2000年,2009年登陸A股市場。公司主營業務涉及三大板塊,即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業務、半導體裝備業務、工業軟件與控制平臺。
具體而言,機器人產品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智能裝備主要由機器人產品、激光焊接、切割、裝配、檢測系統等組成。半導體裝備業務務包括真空機械手及集束型設備和半導體物料搬運系統。服務的下游行業是半導體工藝設備廠商、Fab廠和面板工廠。工業軟件與控制平臺包括操作系統、智能驅動、RC、CNC、PLC,MES等軟件體系,是從頂層到底層的自主可控的平臺。
機器人稱,公司隸屬中國科學院,是中國機器人領軍企業及國家機器人產業化基地。公司起草并制定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創造百余項行業第一,是行業內首批中國名牌產品,國家首批91家創新型企業。
根據描述,機器人確實有著較高的市場地位。
去年以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多變,機器換人趨勢越發明顯,追求創新與變革,以轉型升級踐行高質量發展刻不容緩,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旺盛。
據國家統計局7月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17.36萬套,同比增長69.8%。
那么,為何在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機器人反而深陷虧損困境。
在財報中,機器人介紹,根據整體戰略調整,公司將新能源、半導體、國防列為重點聚焦的下游市場。今年以來,公司重點拓展新能源領域、半導體領域、國防領域,成效明顯。
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客戶的累計訂單占到移動機器人與智能物流訂單總額的49%,真空機械手及集束型設備銷售同比增長超過300%,半導體裝備新簽訂單1.7億元,同比增長18%。
從機器人字里行間的信息中發現,原材料漲價、研發及新產品開發增加導致虧損、相關項目未達預期、客戶對產品需求變化等諸多因素,是公司經營業績承壓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公司在產業、產品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
今年前三季度,機器人研發支出為1.26億元,同比增長約38.46%。
暫時陷入經營困境,公司股價很受傷。
二級市場上,機器人曾受資金追捧。從后復權價看,2015年6月3日,機器人股價最高達1446.59元/股,今年10月27日早盤收盤,股價為227.31元/股,累計最大跌幅約為84.29%。其中,受難看的三季度業績影響,當日早盤,股價大跌7.84%。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基金已經大規模從機器人撤退。
wind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有超百家基金持股機器人,但到三季度末,基金幾乎全部撤離。(記者沈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