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汽車行駛在濱湖境內的環湖道路上,讓人仿佛置身于畫中。前期,通過對“山、湖、花、草、文”進行空間重塑,沿湖沿山的更多空間被打開,車行一路,遠處可看山,近處能親水。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濱湖固有的底色,在堅定追求“建設高品質美麗湖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區”目標定位下,濱湖在產業和科創等方面又不斷增添亮色,底色和亮色交相輝映:今年的“首季報”數據顯示,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1%,第三產業占比超六成,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濱湖區委書記馬良表示,濱湖沿湖而立、優勢獨具,在新的節點上,濱湖要勇挑重擔、勇立潮頭,更有底氣地喊出高質量發展看無錫、無錫高質量發展看濱湖,為全省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應有的貢獻。
產業結構更優
第三產業占比超過六成
5月12日,濱湖區“長三角一體化產業推介會”在上海舉辦,并與戴德梁行、甫康藥業、矽墨電子、裕芯電子等15家實力企業簽訂戰略合作,涉及領域為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優勢產業,簽約總投資達27.3億元。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壓艙石”,沒有高質量的項目就沒有高質量的產業。前4個月,濱湖持續在產業強區上不斷發力,生命健康、集成電路設計、智能裝備、??蘸诵牟考?、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產值增幅同比均超40%,其中擁有無錫80%新藥研發能力的國家生命科學園前4個月實現銷售36.36億元,新藥(13.51億元)37.16%的占比創新高。
進入“十四五”,濱湖持續放大優勢產業的吸引力,聚焦產業鏈重點環節和細分領域,優化產業空間。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太湖灣科創帶等重大戰略上,以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搶抓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招引一批有發展后勁的目標企業。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上,2021年濱湖區優化營商環境“60條”近日發布,從企業事項辦理、政策要素普惠、政務服務提升、市場監督規范、企業權益保障等5個方面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
作為區域發展的根基,如果把聚焦濱湖產業發展的視線范圍放大到建區初期,驚喜還有更多。因持續推動戰略轉向、載體轉換和方式轉變,濱湖三次產業結構由早年的2.5%:61.7%:35.8%變化成了現在的0.3%:34.9%:64.8%,第一、二產業占比不斷縮小,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高,上市企業總市值占據無錫“半壁江山”。
濱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背后是“建設高品質美麗湖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區”城市戰略定位的明確與堅持。在新節點上,濱湖將深入推進以新興產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文化旅游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聚焦優勢產業集群,配強政策資金支持,提高產業集聚規模和競爭力,推進產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到2025年,六大優勢產業集群規模將增至1500億元。
科創優勢更強
依靠創新厚積發展優勢
這幾天,參觀深空深海重大科技成果展成了很多市民的自發行動,曾潛至深海萬米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模型令觀眾大飽眼福,從馬里亞納海溝采集的礦石、海水,也讓人大開眼界。值得一提的是,“奮斗者”號的總裝集成、壓力實驗全部在濱湖境內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內完成,可以說是真正的“無錫造和濱湖造”。
其實,“奮斗者”號只是濱湖強大科研力量和科創資源不斷產業化的一個縮影。集聚了全市近90%科研院所資源的濱湖區,這些年,創新活力涌動不息,科研成果競相涌現:發布國內首個物聯網基礎軟件平臺;國家超算中心、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先后落地;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兩次獲得“戈登貝爾獎”……
“十四五”開局,致力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引領區”的濱湖在科創賽道上再次跑在了全市的前頭: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71%,技術合同成交達14.3億元。此外,生命健康產業專家庫組建、“湖灣科創聯盟”成立、重磅科創政策助力等一系列科創領域的強大攻勢,推動著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領跑”科創、爭當長三角創新“高地”,未來濱湖必須依靠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在“三高”上持續發力——
高起點布局創新空間,對標國際一流,系統構建環梅梁湖科創產業發展走廊,形成“一廊引領、多片協同、節點開花”的創新發展格局。
高效能拓展創新資源,發揮院所創新源頭作用,支持太湖實驗室、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原始創新策源優勢和核心能力。
高標準開展創新合作,暢通“一所一策”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推動濱湖創新鏈與無錫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響“濱湖研發+無錫制造”品牌。
生態環境更好
秀美山水添彩宜居之城
太湖佳絕處,最美在濱湖,生態是濱湖最鮮明的底色。一季度,濱湖生態環境質量多個指標繼續領跑全市,PM2.5濃度值僅為35.7微克/立方米,無錫最低,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1.1%;降塵量為3.0噸/月·平方公里,同比下降43.4%。水環境上,國省考斷面優Ⅲ水比例超過80%。
依山傍水,風光秀麗,面對天賜良“源”,濱湖人一直發著“狠勁”:必須牢牢把握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剛性要求,奮力攻堅,久久為功。
今年濱湖在“高品質湖灣”的追求上繼續“刀刃向內”: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不動搖,聚焦新一輪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精準治理的思路,多個藍天、碧水、凈土等污染防治攻堅指標在2020年“全市第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精準”提升,比如PM2.5年均濃度要低于30微克/立方米,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受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要達90%以上。
“高質量發展標桿區是高品質美麗湖灣區的本質要求,高品質美麗湖灣區是高質量發展標桿區的具體體現,兩者在目標、要求、內涵上是高度一致、相互貫通的。強調的都是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樹立高質量發展榜樣、成為高質量的代表。”馬良說,生態是濱湖不可復制的資源,也是區別于其他區域的核心競爭力,要牢固樹立“生態立區”意識,把握好宜居宜業和創新創業的關系,以優美的生態環境集聚優質的創新資源,以創新發展的成效促進環境改善,形成生產、生活、生態良性互促的格局。
當前濱湖正處在“建設高品質美麗湖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標桿區”的重要時期,奮進在“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新征途上,面對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競爭態勢,濱湖上下將拿出更大的拼勁干勁韌勁,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記者 邵旭根 周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