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管新規落地后,券商資管規模已逐步下降至8.55萬億元。在大集合管理業務操作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推動下,當前券商資管面臨著全面轉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成為一個方向。
業績方面,雖然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及數量呈現下降態勢,但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2021年首季,有數據可查的129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0.27%,近九成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上證綜指。
首季新增543只備案產品
較去年第四季度減少30只
《證券日報》記者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開信息統計顯示,2021年首季,新增543只券商資管產品備案,較去年第四季度減少30只。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FOF產品火熱,伴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及產品凈值化的推進,市面上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到資產配置或者FOF業務的隊伍中來。在一季度新增的543只券商資管備案產品中,有49只是FOF產品,其中,廣發資管備案了9只FOF產品,中信證券備案了8只FOF產品。
同時,在資管新規落地兩年多的時間里,券商資管規模逐步下降。從中基協近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8.99萬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8.55萬億元,較三季度末減少0.95萬億元。記者以此計算,券商的資管總規模占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的14.49%。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當前不少券商正在加速優化資產管理業務結構。僅在今年以來,就有3家券商擬設立資管子公司。4月9日晚間,華創陽安全資子公司華創證券擬出資5億元設立全資資產管理子公司華創資管,專門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及監管部門許可的其他業務。華創證券還將為其擬設立的全資資產管理子公司華創資管在設立后提供總額不超過5億元的凈資本擔保承諾。
3月30日晚間,中金公司董事會同意出資不超過15億元(含)(其中初始注冊資本1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月22日晚間,中信證券董事會也同意出資不超過30億元(含)(其中初始注冊資本1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兩家券商成立資管公司均是為了“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以及監管機構核準的其他業務,其中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待相關法規出臺后方可申請。”
同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也均將按照監管要求,視資管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情況,為其提供累計不超過30億元(含)、70億元(含)的凈資本擔保承諾。
對此,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行業組負責人陳夢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業務結構看,資管新規實施后,通道業務發展受限,機構紛紛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結合自身優勢轉型發展。為了加快公募賽道布局,各家券商正在積極建設包括權益、固收、ETF、FOF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
對于券商在資管業務方面的規劃,一家上市券商資管部投資總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公司資管方面,將布局‘固收+’產品及權益類FOF產品,‘固收+’產品‘+’的那部分也會傾向FOF組合形式,配置部分表現優異的基金。”。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中信證券首季備案的“中信證券天合6號、9號、11號FOF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及“中信證券雙贏FOF2號”四只產品類型均為固定收益類。
近九成券商集合理財
首季收益跑贏上證綜指
近年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及數量呈現下降態勢,但其具有“天生”的投研優勢,業績表現可圈可點。
從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表現來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首季,有數據可查的1296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0.27%,在市場行情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券商產品整體收益率表現還算可圈可點。有1162只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上證綜指,占比為89.66%。
從各產品類型的平均收益來看,2021年首季,有數據可查的52只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0.52%,有2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其中,“渤海分級匯金26號”的收益率最高,達到19.75%。有數據可查的305只混合型集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0.67%,有5只產品的收益率超過10%,總體來看,混合型產品的收益表現差距較大。763只債券型產品在2021年首季的平均收益率為0.66%。
近兩年,FOF型產品表現一直不俗,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不少機構正在布局發力FOF。2021年首季,32只FOF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0.53%,其中有23只產品收益率為正,占比為71.88%,業績表現搶眼。
對于券商FOF型產品的配置情況,上述券商資管部投資總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板塊輪動變化比較快,我們由之前傾向主題基金博取超額收益的思路,調整為較多倉位配置優秀全行業基金為主的策略,底層標的目前除了布局之前看好的消費、醫藥、科技等板塊外,還持有了一些順周期板塊。”(周尚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