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郵儲銀行披露了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業績。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郵消費金融總資產306.54 億元,凈資產34.34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3.49億元,同比增長71.92%。
經歷近五年的發展,中郵消費金融這份成績背后,也許有汗水淚水血水,抑或有蜜汁苦水狼奶,無論如何,熱鬧之余,總會暴露出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比如,公司總經理時常更換,此前高價罰息遭駁回惹出爭議,被指觸碰監管紅線。近期,又因為拒絕疫區受影響用戶的延期還款要求,要面對被集體投訴的麻煩。
01 4年換了2位總經理 高管頻繁離職引猜測
2014年,尚未改名京東數科的京東金融推出了國內首款互聯網信用支付產品“白條”,開辟了消費金融的互聯網時代。隨后,2015年,螞蟻金服推出花唄,蘇寧、唯品會、去哪兒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開始推出各自平臺內的消費金融產品。
消費金融火熱發展之時,2015年11月,廣州,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主要出資人發起成立的中郵消費金融誕生了。
天眼查數據顯示,中郵消費金融目前有7家股東,其中,大股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持股70.5%,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67%,拉卡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1.67%。
值得一提的是,從成立到現在,不足五年,但中郵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已換了幾個,且任職期限均未超過兩年。其中,第一任總經理是前郵儲銀行消費金融部總經理、郵儲銀行廣東分行副行長王蓉暉,2015年底上任,2017年4月離職。
2017年11月,銀保監會批復前中國郵儲銀行西藏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余紅永接任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一職。2019年6月,余紅永離職并加盟江西裕民銀行。
2020年2月,知情人士透露,去年8月獲得銀保監會批復為中郵消費金融副總經理的王曉敏,即將擔任下一任中郵消費金融總經理,但目前為止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中郵消費金融表示將以后續平臺公告為準。
業內人士認為,一家持牌金融公司頻繁出現高管變動,除了正常的人事變動之外,還有可能是公司業務與高管們自身的問題。也許是業務轉型升級,引進不同人才的需要;也許是行業增速趨緩、監管強度高、競爭愈發激烈的境況下,公司面臨更多考驗,高管們面臨的壓力的太大。
往期財報顯示,中郵消費金融2018年實現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199%;資產總額為236.71億元,同比增長75%;凈資產為30.86億元,同比增長209%。而根據最新財報來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郵消費金融總資產306.54 億元,凈資產34.34億元,全年實現凈利潤3.49億元,同比增長71.92%,增速同比大幅下降。
02 高價罰息遭法院駁回 觸碰監管紅線惹爭議
面對消費金融快速發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傳統信貸模式授信成本過高、征信缺失,限制了傳統金融機構服務長尾人群。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通過移動支付、大數據等技術,為我國數億“信用白戶”建立數字信用,突破了傳統信貸模式的瓶頸,提升了整體的消費金融獲得率。
然而,行業向好高速發展之下也有隱患。此前,快速發展的消費金融行業出現了過度借貸、信貸反復、催收不當、利率過高等部分行業亂象。2017年,各部委針對市場出現的校園貸、偽裝成消費金融的套路貸、無場景高利現金貸進行了整頓。與此同時,留給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空間正在進一步收窄。
據了解,目前不少持牌消費金融已經開始主動將利率壓降在24%以內。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高管透露,根據最高法審判案例,(年利率)24%內保本保息,36%內保本,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此前,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下稱“廣州南沙法院”)審理的中郵消費金融與魏俊康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用戶申請“郵你貸”個人消費貸款用于裝修,申請金額15萬元,分48期。其中,中郵消費金融和用戶約定滯納金按逾期的期數收取,每期(每月)收取標準為:欠付款項的5%且不少于50元。
廣州南沙法院認為,根據《還款計劃表》推算,案涉借款利息年利率為12%(月利率1%)。對于違約金,《貸款協議》約定逾期還款情況下的滯納金計算標準為月利率5%,原告要求違約金按該標準計算,有合同依據。
中郵消費金融提供的《欠款明細表》顯示,案涉借款年化利率為12%;逾期起始日為2017年12月7日,截至2018年4月28日尚欠本金34948.04元、利息1859.81元、違約金1176.16元、手續費900元。
廣州南沙法院表示,利息、違約金、手續費之和,應當不超過以解除時的借款本金余額34948.04元為基數,按月利率2%為標準計算的結果,即每月不應超過698.96元(34948.04元×2%),否則明顯過高,應予調整。
最終,廣州南沙法院判定,原告中郵消費金融與被告魏俊康簽訂的《“郵你貸”個人消費貸款協議》于2018年10月22日解除。同時,2018年10月23日起的利息、違約金、手續費之和,以借款本金尚欠部分為基數,按照月利率2%的標準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值得玩味的是,“郵你貸”是中郵消費金融的重要業務之一,是一種無抵押消費貸款產品,額度最高達20萬元,最長期限48個月。
2018年9月,中郵消費金融發布《關于深化市場亂象整治,開展合作機構風險專項排查的通知》稱,從2018年9月1日起至2019年1月1日,暫停全部線下渠道受理普通“郵你貸”業務,并啟動為期4個月的合作機構風險排查。
近期,在聚投訴上,多位用戶表示中郵消費金融郵你貸利息高,且逾期罰息仍然很高。
編號“CN2114366”的用戶3月24日在聚投訴上表示,自己通過郵你貸借款6500元,分24期還清,每期需還370.29元。有兩筆還款因不可抗因素逾期,他及時向中郵做了說明并請求延期還款,隨后,延期30天和延期1天的兩筆貸款均被收取逾期費用50元。
不包括逾期費用,互金通訊社通過IRR計算得出該用戶這筆貸款的年化利率為32%,可以說在業內“(年利率)24%內保本保息,36%內保本”的紅線邊緣徘徊。
這位用戶提供的另一張截圖顯示,借款逾期后,中郵方面給該用戶發去了催收短信,部分短信內容提示:“如仍未還款,我司當地工作人員將約訪您本人,調查您的經濟情況(包括通過您貸款申請時提供的家人/單位/朋友對您進行調查)。相關影響將由您本人全部承擔,請慎重考慮。”這段文字,字里行間顯然透露著軟暴力氣息。
業內人士認為,逾期遭受暴力催收的投訴越來越多,也從側面發映出中郵消費金融逾期人數的上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司的逾期率可能是不斷攀升的,這對平臺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03 拒絕受疫用戶延期還款遭集體投訴 涉嫌暴力催收恐嚇騷擾家人
截止3月26日下午17點,聚投訴上關于中郵消費金融的投訴量為2609,投訴內容除了高額逾期費、利息高之外,還有大量用戶集中投訴中郵消費金融疫情期間對受疫用戶未按照約定采取延期還款措施。還有用戶表示,中郵消費金融在用戶逾期后不同意協商解決,使用暴力催收手段恐嚇騷擾家人。
互金通訊社了解到,疫情期間,中郵消費金融官網2月13日發布公告稱:中郵消費金融對參加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政府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或未能及時還款的相關人群,在疫情期間發生貸款逾期的,提供息費減免和延期還款等政策支持,對疫區和受疫情影響的特定客群開展人性化服務,在核實個人信息后開通綠色通道,按流程快速解決客戶的實際困難。
那么,為何會有大量用戶投訴中郵消費金融呢?
不少用戶表示,自己確實受到疫情影響而逾期,不但未能與中郵消費金融協商好延期還款,還面臨著暴力催收。甚至有用戶表示,協商延期還款后仍被告知逾期,且被上征信。
針對這些投訴,中郵消費金融方面表示,公司在疫情期間緊急制定的應急管理預案,解決了大量客戶的應急需求,并得到了客戶認同,但仍有個別無法證明其訴求合理性的客戶,實際上曲解銀保監會關于疫情防控人員和受疫情影響人群息費減免、延期還款、征信調整等政策。對此,公司按照有理有據有節的原則,一戶一策,力爭達成共識,形成合理解決方案。
當然,對于惡意失聯,玩失蹤、拖欠還款的借款客戶,消費金融機構可以將相關逾期情況上報央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征信機構,懲戒借款人。對于金額較大的逾期,消費金融機構也可以等疫情緩和后,通過法院起訴,司法催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老賴”以疫情為由故意拖欠,與借款人客觀上遇到無收入等困難情況,實踐中不容易區分。這也對相關平臺的合法大數據手段及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