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家住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東方天郡小區的業主向媒體反映,從2017年開始,在未征得小區業主及小區業主委員會同意的情況下,該小區有超過800萬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被違規使用。那么,這筆按說不能挪作他用的錢是怎么被挪走的?究竟被用在了何處?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是業主繳納的專門用于維修、改造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的錢。按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征收標準為每平米造價的5%至8%。再乘以龐大的小區戶數,不算是一筆小錢了。像這次曝光的小區,僅被挪用的部分就超過800萬。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原則上是專款專用,并且得經過“雙三分之二”同意,也即“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那么,在理論上如此嚴格的授權流程管理要求下,為什么這筆錢還會被輕易挪用呢?
根據媒體報道,涉事小區的這些維修資金都是從物業手上花出去的,挪用的方式也不高級,就是采用偽造簽名加上虛構材料的方式。不過即便該物業造假水平不高,并且資金支取材料中多次出現施工、項目公示時間前后矛盾,公示未完成施工卻已經完成等低級錯漏,但這筆錢就是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挪用了,連一些業委會成員都毫不知情。
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屬于業主共同所有,物業只是被雇傭的服務方,當然沒有權利私自挪用。所以如果查證屬實,這將不只是簡單的違規問題,還將涉嫌刑事犯罪。然而,在現實層面,類似案例早已不罕見了。報道中就提到,南京的其他多個小區都有疑似造假挪用的情況。
而與物業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上的予取予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業主想要用這筆錢來修繕小區的公共設施,卻相當困難。事實上,中國的很多小區目前依舊沒有成立業委會,即便是那些有業委會的,要達到“雙三分之二”同意也十分困難。這雖然免除了這筆數額不菲的公共資金被挪用的風險,但也導致資金使用效率相當低。
之前有媒體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北京累計歸集商品住宅專項維修資金485.09億元,實際使用36.52億元,使用率約為7.5%。北京尚且如此,那些小區建設管理不完善的中小城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閑置情況還要更加嚴重。也正是因為閑置,這筆錢才會成為被物業、開發商甚至是一些代管政府部門人員盯上的“唐僧肉”。
對此,有不少人建議可以更改授權同意原則,把“雙三分之二”改為“雙過半”,同時加強資金用途的公示。這些措施值得嘗試,不過,正如此前那篇流傳甚廣的《中國小區為何老得那么快》顯示的,我國小區的諸多亂象,包括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閑置、挪用,業主、物業糾紛嚴重,公共空間快速老化退化,小區公共收益歸屬不明等,說到底是缺少成熟的業委會自治的結果。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商品房制度實施至今,很多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小區都到了老化折舊的階段,公共設施的維修和翻新需求將越來越密集地涌現。這對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將會是莫大的考驗。
不管怎么說,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是業主的共有財產,不是物業的,也不是開發商的,容不得挪用占用。除了繼續加強資金管理流程,實現申請、使用全環節的透明化之外,當務之急還得探索一條符合現實的小區自治路徑,讓社區充分實現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