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用“龍鞭”等體罰學生的南昌豫章書院相比,最近被曝光的成都“嘉年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里,以學生管學生,以問題少年治問題少年,形成了一個校長、心理老師、教導員、骨干、老生、新生層層欺壓的、全封閉式的管理空間。學員動輒就被“加體能”,有學員三天被罰做六萬八千個體能,其中包括兩萬個下蹲。而向學員灌輸絕對服從,以折磨“等級”低的學員為快樂的生存法則,更是對人性的莫大扭曲。
因為不堪忍受折磨,有人絕食,有人自殘、自殺,甚至發生過老生帶頭、新生參與的“暴動”,學員們打斷了一名教官的鼻梁,一名個子高的新生成功“越獄”,迎接“越獄”失敗學員的則是更嚴酷的暴力懲罰。那些終于離開這里的人,雖然逃脫了肉體的虐待,但卻遲遲走不出這段黑暗時光留下的心理陰影,很多人甚至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這家所謂的問題少年矯正機構,非但沒有拯救“問題少年”,反而把他們推向更深的深淵。媒體起底“嘉年華”發現,其前身是同樣劣跡斑斑的成都市維爾彬青少年教育咨詢中心,兩家機構的創建者均為“潘曉陽”,而“潘曉陽”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郫都一中的在編教師。十年前,“潘曉陽” 在“維爾彬”被媒體曝光存在餓飯、打罵、性侵犯等問題后,主動注銷了該公司,但隨即注冊了“嘉年華”,繼續招收學員。
一家由在編教師經營的健身服務公司,在缺乏辦學資質的情況下,從事所謂的問題少年矯正并公開宣傳、招收學員,且對學員進行殘酷的暴力懲罰,嚴重傷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樣的地方為何可以生存十來年?在公眾對立法賦予教師適當的教育懲戒權,允許教師對學生實行罰站、罰跑等懲戒措施都存在較大爭議的當下,“嘉年華”肆無忌憚地對學生進行殘酷的暴力體罰,簡直成了“法外之地”。
如果不是受害者不斷報警、舉報,并最終引發輿情,“嘉年華”恐怕還將繼續其殘酷的“游戲”。如此赤裸裸的違規違法,究竟是如何躲過重重監管的?
“嘉年華”之所以有市場,這背后也是一個個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厭學逃學、網癮早戀、叛逆對抗、離家出走等行為,是不是問題,本身就是值得討論的。有家長僅因為孩子喜歡二次元、攝影和架子鼓,就把孩子視為叛逆少年,將其送入“嘉年華”,這背后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觀念的嚴重滯后。一些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缺乏溝通交流、教育方式方法簡單粗暴,是造成各類青春期叛逆問題、親子關系惡化的根源。甚至有家長幾次把孩子送進“嘉年華”,而面對身心懼傷的孩子無一絲一毫悔意,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可見,對孩子心靈世界的漠視究竟到了何種程度?
早前,《南風窗》報道,成都嘉年華一名自稱潘老師的人稱,會在十二月份重新營業。這種底氣和信心究竟來自哪里?這一次,如果 “嘉年華”涉嫌存在的“非法拘禁、體罰營員”問題得不到治理,仍然僅僅停留在關停、取締層面,“重新營業”或許就不會是一廂情愿。前有楊永信的網戒中心、豫章書院,現有“嘉年華”,“嘉年華”之后,全國各地還有多少這類充滿罪惡的“問題少年矯正機構”?能否把這些本身就是最大問題的“矯正機構”找出來,并且徹底清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