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位于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它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河流融南秀北雄于一體。河南是我國農業大省,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之一。近年來,該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聚焦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方位打造生態河南。
這是2017年7月22日拍攝的河南省欒川縣陶灣鎮西溝村的油葵花田。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山更青翠
以太行山為例,河南南太行地區是華北平原乃至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目前,河南省正在積極推進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預計到2020年年底,南太行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將明顯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有效提升。
這是5月22日無人機拍攝的河南省輝縣市郭亮村的絕壁峽谷。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5月21日無人機拍攝的河南焦作市修武縣云臺山景區。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這是2017年4月28日拍攝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云臺山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2017年8月3日拍攝的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沙窩鎮造林富農項目的杉樹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5月22日拍攝的河南省輝縣市境內的南太行景色。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水更秀麗
黃河水資源是全省糧食安全和生態綠色發展的基礎資源和戰略資源。近年來,河南沿黃各地高度重視黃河水資源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相繼啟動黃河水生態戰略,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逐步恢復城市河流生態功能,致力實現河暢水清、岸潔景美、人水和諧。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黃河鞏義段(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這是2017年12月9日無人機拍攝的河南丹江口庫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渠首處。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2016年7月31日,游客在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內游覽。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2019年1月9日無人機拍攝的洛陽龍門石窟雪景。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2017年4月28日拍攝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云臺山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2017年8月4日拍攝的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境內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附近的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2018年7月12日拍攝的河南省濮陽市范縣陳莊鎮荷塘(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在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拍攝的白天鵝(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田更蓬勃
充足的光、熱、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為河南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5月27日,在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桐河鄉焦莊村,機械在收割小麥。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2017年6月7日,收割機在河南浚縣中鶴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麥田里收割小麥。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2019年河南省小麥種植面積達到8600萬畝,6月中旬,河南全省已收獲小麥8535萬畝,機收率達99%,中原糧倉河南麥收大頭落定。隨著夏播與夏收同步進行,目前,河南夏播已基本結束,共播種面積8830萬畝,占預計夏播面積的98%。
5月27日,在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源潭鎮田莊村,農民操作機械設備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原陽縣原武鎮拍攝的秋收場景(2017年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2019年,河南省將加快構建綠色循環的生態環境體系,統籌建設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系統,加快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
在河南省溫縣黃河灘區,菊農在一處種植基地采摘懷菊花(2017年11月8日攝,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2018年9月23日,河南省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農民在稻田間擂鼓起舞,慶祝豐收節。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6月23日至25日,北京世園會舉行“河南日”活動。牡丹國色,華萃中原,多彩河南正以嶄新的生態面貌歡迎四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