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間,美妝博主@大嘴博士 發微博稱雅詩蘭黛旗下高端品牌“LA MER”涉虛假宣傳,并對其提起訴訟。
“面霜之王” LA MER涉虛假宣傳被起訴
圖片來源于微博。
該博主稱,“LA MER”品牌在美國與日本官網均未提及其疤痕的修復效果,然而“LA MER”僅在中國大陸虛假宣傳其并不存在的修復疤痕功效,該行為已嚴重違反我國廣告法。“每一個中國消費者都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對待。”
圖片來源于“LA MER”海藍之謎中國大陸官網截圖
中青網記者查閱“LA MER”大陸、香港和臺灣版本官網發現,除對麥克斯·賀伯博士臉部灼傷意外的介紹外,對于該品牌故事的描述也不盡相同。大陸版官方描述產品使用了“強大修復力”、“史詩般的愈顏奇跡”、“容顏回復往昔”等關鍵內容,香港版官方描述產品使用了“豐富養分”、“得以顯著修復”內容,臺灣版官方對上述內容和疤痕的修復效果均沒有提及。
圖片來源于“LA MER”海藍之謎中國香港官網截圖
通過該博主整理的“LA MER”美國及日本官網的截圖和記者查到大陸、香港及臺灣地區內容,可以很清晰地發現雅詩蘭黛針對高端品牌“LA MER”產品在功效上存在不同表述。排除翻譯外文時的不同用詞,僅比較中國內地與中國臺灣的官網中文宣傳,在中國內地官網中使用的“強大修復力”、“史詩般的愈顏奇跡”、“容顏回復往昔”等文字,結合前一段文字中對麥克斯·賀伯博士臉部灼傷意外的介紹,已經涉嫌構成引人誤解的內容,不需深入推導,就可能誤導消費者認為LAMER產品具備燒傷類疤痕修復的功能。
圖片來源于“LA MER”海藍之謎中國臺灣官網截圖
律師:要勇于嘗試行使法律的武器
對此,記者采訪到北京龐標律師事務所龐帥律師,他表示,在我國,經營者對商品性能、用途等做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是明確的違法行為。《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否則工商機關有權對發布虛假廣告(包含引人誤解的宣傳)責令停止發布、消除影響、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如果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明顯偏低的,處2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罰款;兩年內三次以上違法或其他嚴重情節的,罰款數額升級而且有權吊銷營業執照。
龐帥律師表示,“消費者維權的途徑是暢通和有法可依的,我國司法實踐,在化妝品虛假宣傳類民事案件中,是普遍傾向保護消費者的。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消費有權要求增加賠償(即懲罰性賠償),增加賠償的金額為商品價款的三倍,同時,《消保法》還規定了處罰機關對依法被處罰的經營者應當計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龐帥律師建議涉事國際知名品牌經營者,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在可能被認定違法前,及時調整引起爭議的宣傳內容。同時也建議因對該品牌宣傳產生誤解而購買該產品消費者勇于嘗試行使法律的武器,主張自己的權利。
雅詩蘭黛歧視中國消費者非首次
圖片來源于微博。
去年12月,微博網友@我有一頭小毛驢兒我從來也不騎 爆料,她在美國化妝品品牌雅詩蘭黛的官網給媽媽買了一件禮物,希望在卡片寫上“love you mom”。結果,收到的卡片上卻寫著“FCK U”(Fuck You),博主表示非常憤怒,自己在“黑色星期五”購物遭到了歧視性侮辱,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而雅詩蘭黛官方將這次的“卡片歧視”事件定義為工作失誤,雅詩蘭黛表示此事情是工作人員疏忽,把寄給別人的卡片誤寄給了她。對此解釋,網友表示不能茍同。
@大嘴博士 發文表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誠信之邦,講究以誠待人,童叟無欺。近年,中國消費者購買力不斷提高,各大國際品牌趨之若鶩。最可恨某些公司的傲慢和歧視滲透到骨子里,一邊在中國賺著巨額利益,一邊歧視中國人。“既然要賺中國人的錢,就要遵守中國的道義和法律。我們拒絕不公正的對待!”希望LAMER方面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積極改正,給中國消費者一個交代,并對因為虛假廣告而購買產品的中國消費者依法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