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流動性資金面臨吃緊問題。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作為主要生產銷售糕點、餅干、糖果制品等食品的泓一實業,面對疫情影響,一開始員工未能及時復崗,企業開工受阻。下游企業也無法及時復工,致使公司沒能及時收到銷售貨款。得知企業困境后,興業銀行泉州分行主動上門對接服務,為泓一實業申請新增流動資金貸款業務,發放貸款1500萬元,為企業送去了“及時雨”。
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末,興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15172億元,較年初增長16%,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客戶、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30%、39%。
“當下,企業出口難、融資難,我們通過這筆融資要加大海外市場出口,有信心用這筆資金幫助企業今年實現更大增長。”江蘇大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紅海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據悉,江陰銀行與江陰臨港開發區“黨建引領政銀合作金融助企護航發展”活動于6月18日正式啟動。在活動當天,江蘇大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江陰銀行授信3800萬元。湯紅海表示,來自銀行的授信為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當天,與該企業一樣獲得授信的共有4家企業,總額度達1.57億元。
而上述這些僅僅只是銀行業支持小微企業的縮影。日前,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2.46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貸款本息實施延期,并提供3.66萬億元其他再融資支持。上半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94%,較上年下降0.76個百分點。另外,根據中小企業協會統計,全國3000多萬家小微企業,現在有2000多萬家獲得了銀行貸款,銀保監會統計的數字是2360多萬家能夠拿到銀行貸款。2/3以上的小微企業能拿到銀行貸款,這個比例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同時,郭樹清表示,下一步將首先做好對普惠型小微企業的支持。另外,還要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直接融資的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是金融發展的根本宗旨。下一步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不僅解決融資難問題還要解決融資貴問題,比如解決無抵押擔保問題,利用區塊鏈等現代技術增進中小微企業信用等級,把普惠金融做細做實。
“發展直接融資意味著支持中小微企業發行債券或上市融資,這需要進一步優化上市融資的條件和發行條件,重點在于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但需要讓渡部分股權或增加直接債務。”劉向東認為。
在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看來,今年后期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重點主要是增加提供小微企業信貸的同時,適當地降低融資成本。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接融資是更好地把現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水平和成本傳遞給中小企業的方式,可以部分解決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通暢的問題。具體來說,可以利用權益市場和債權市場。但是由于小微企業本身的特點,怎樣創新直接融資工具是個難題,比如大量小微企業不具備發行股票融資的資質。發債的門檻很多小微企業也很難達到,或者即使達到了發債成本也會很高。因此,這方面增信和集合融資可能都會是有效的手段。(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