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向居民發放3.18億元消費券,浙江紹興向市場投放約1.8億元消費券,廣西居民每人都有機會領取價值268元的暖心卡……
為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造成的沖擊、提振居民消費信心,近期,全國多地陸續以電子券等形式向居民發放總額不等的消費券,激起了各地網友搖券、曬券、評券的熱情。
消費早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大規模消費券引發人們的關切:它能不能讓消費迅速“回血”;能不能有效激發消費潛力;能不能讓居民有真切的獲得感?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消費券到底“香不香”?政府跟我“AA制”!
目前,國內消費券發放規模最大的城市南京,發放的消費券包括七大類,其中餐飲、體育、圖書、信息等四類第一批發放電子消費券共計5000萬元,已經通過網上搖號方式公開發放。另有困難群眾、工會會員、鄉村旅游等三類消費券,也在陸續發放中。
此前,浙江、遼寧、安徽等地的一些城市也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蘇寧、國美、美團等也推出了“企業版”消費券,規模從數千萬元到數億元不等。
面向困難群眾的消費券最直接。在南京某早安置小區,有100多戶低保困難戶。50多歲的低保人員張英(化名)表示,疫情影響外出工作給自己造成了一些生活困難,拿到消費券將從慈善超市訂購糧油。“消費券是政府的關懷,當然是多一點好。”她說。
餐飲類消費券最受歡迎。南京大排檔市場部經理王慧表示,消費券利好整體餐飲行業。據南京市大數據中心統計,從今年3月15日零時起首批預約活動開啟,至22日24時報名截止,預約成功人數超過202萬人,累計申請消費券540余萬張,其中餐飲券最多,超過183萬張。
“剛剛在一家飯店充值200元,自費了100元,使用電子消費券100元。也就是說,我和政府AA制了。”網民“老記宋軍”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賬單,并對這種方式表示肯定與支持。
體育消費券也頗受歡迎。在南京江寧科學園的科寧羽毛球館,本周已接待了多名持券消費者,前臺收銀員建議顧客把幾個人的券合在一起一次性抵充更劃算。
依托“三月三”打造暖心生活節,廣西的消費券迅速成為熱點;開展尋味、怡居、樂購等“9大行動”,浙江紹興呼吁政府員工帶頭消費……“廣西發螺螄粉消費券”“你預約消費券了嗎?”“專家建議發放1000元消費券”“南京將發放3億消費券”等話題陸續成為網絡熱搜。微博等平臺的消費券使用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網民給“消費券”政策打出“好評”。
數億元“砸”下去,消費券到底“響不響”?
“門店現在每天大約能上客100桌,只有幾桌使用消費券。”王慧認為,餐飲消費券平均攤下來,分到一家門店的很少,對單個門店的刺激作用有限。
新華書店南京新街口旗艦店店長吳敬春說,線上購書已成常態。“消費券更多是改善消費者心理預期,是鼓勵消費的呼吁,意在四兩撥千斤,不能簡單算總量。”
“在短期內可助力提振消費信心,對促進部分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線下服務業快速恢復也具有一定作用。”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月友認為,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是居民消費由政府埋單,屬于財政支出的一種形式。本質是政府給全民或特定群體的消費補貼。
“消費券主要是為了引導預期,起到消費的調動作用。”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相關負責人說,此次南京工信部門參與的信息消費券,總規模在1300萬元左右,雖然規模不大,但希望能形成正向效應。
“從上周末開始,全市消費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根據南京市商務局監測的19家重點商貿流通企業3月20日-22日的營業數據,16家企業的營業額環比前一周末出現增長,平均漲幅為61.84%。
目前,多地發放的消費券,都具有期限短、面向非特定人群和不可轉讓等特點,既涉及需求收入彈性大的健身和旅游服務消費,也包括了產業鏈長的手機商品消費,可以顯示居民不同的消費偏好。張月友認為,最終能帶動多少實際消費,經濟和社會效應如何,還有待檢驗。
“相比直接面向居民‘分紅’‘撒錢’的方式,消費券能夠更直接地轉化為消費行為。”光大證券研報預計,消費券或帶動消費額外上升20%。
發放有講究,消費券怎么“勸”動消費?
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是財政補貼,商家推出的消費券相當打折讓利。消費券如何把網絡人氣變成消費實績?各方認為,消費券要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刺激效果,需要更加精準投放。
“不能全民發放,否則將大大加重財政負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建議,對受此次疫情影響較大的收入較低、民生負擔較重的就業群體給予補貼,并向疫情嚴重地區傾斜。這樣既可立竿見影地幫助受疫情沖擊較大的群體渡過難關,也有助于穩定消費。
記者調查發現,個別地方也存在消費券倉促上馬、跟風發放的情況,讓政府補貼券淪為商家打折券。對此,河北金融學院教師臧建文表示,消費券的發放,應該基于有效的經濟數據調查,發給什么樣的人、發多大量、通過什么渠道發,要有明確的安排,以期最大限度激發消費潛力,避免口惠而實不至。消費券對發放對象應當有所選擇,盡可能實施精準投放。
派發“消費券”各地更應量力而行。“消費券的成本由政府最終來承擔的話,一些財政困難的地區將無法采取這種方式。”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說。
業內人士認為,促進消費的最好辦法是盡快有序復工復產,讓居民實現穩定增收。從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就業創業環境、安全便捷的消費環境,為激發經濟活力和潛力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