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為保證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多地出臺了抗疫期間的樓市支持政策。其中受到廣泛關注的是,有小部分城市上演了“秒宣——秒撤”的政策“一日游”。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夏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月份以來,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的多個地區出臺了房地產邊際寬松政策,而從個別地區出現的政策“一日游”現象來看,無疑透露出兩方面信息:首先,當前地方為穩定樓市可以邊際寬松房地產政策,但“房住不炒”依然是調控主基調,也就是說,樓市調控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較小;其次,在各地出臺的房地產邊際寬松政策中,大多數體現為合理的供給側的政策寬松上,而需求側的政策寬松,或許不能落地實施。
具體來看,在目前已知的政策“一日游”來看,導致其政策秒刪的“雷點”,似乎都與需求側沾邊。
如駐馬店市提出,要將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至20%;廣州市明確,商服類項目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寶雞市提到,各銀行要積極爭取降低首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政策,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40萬提高至50萬;再比如,濟南市稱,在先行區直管區范圍內購買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商品住宅的,不受濟南市限購政策約束。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從上述城市的政策變動情況來看,從中能感受得到地方政府當下的“糾結”態度。誠然,如果單從近期的房地產市場表現來看,不少城市確實存在著政策放松的理由,但不可否認的是,房地產市場在近幾年來的調控下,已取得了極為不易的市場穩定效果,并且購房者對于后續市場預期穩定的信心更是來之不易。而在這樣的拉鋸作用下,也就不難理解部分城市寬松政策出臺后的撤回操作,即與短期“壓力”相比,放松需求側的調控政策更應慎之又慎。
事實上,為進一步緩解房地產市場以及房企資金壓力,《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各地因城施策出臺的包括減輕企業繳納稅費壓力、適度降低預售條件加快周轉等措施外,央行、銀保監會以及住建部等亦多次表態,要進一步穩定房地產市場。
如3月3日央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再比如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指出,2020年要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建立和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房地產調控體制機制,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