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國CPI同比上漲2.8%,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高于上月的-0.1%,無論同環比漲幅均高于市場預期。其中食品價格尤其豬肉價格是上漲的主要動力。
具體來看,7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9.1%,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3%,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兩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主要食品分項中,鮮果價格同比上漲39.1%,漲幅最大,但已從上月高點回落;鮮菜價格同比上漲5.2%,較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7%,漲幅繼續擴大,并創2016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同此前的鮮果價格大幅上漲一樣,鮮菜漲價主要受自然因素影響,一旦天氣好轉,其生產和運輸得到保障,價格將會觸頂回落。但豬肉價格則仍處于加速上漲階段。由于此前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斷崖式下降,豬肉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漲。截至8月9日,22省市豬肉均價已達到29.2元/千克,即將逼近30元/千克的歷史高位。
據農村農業部介紹,今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月均發生起數明顯減少且多為點狀發生,全國多數省區已經解除疫區封鎖,生豬調運秩序逐步恢復。但由于生豬出欄仍需時日,豬肉供給仍未看到反彈拐點。同時,由于禽肉等替代品供應增加,而豬肉消費對價格的敏感性逐漸凸顯,預計豬肉價格上漲對CPI的沖擊相對有限。
自2014年至今,我國CPI始終在3%以下窄幅震蕩,通脹壓力并不明顯,也不構成對貨幣政策的掣肘。目前來看,盡管豬肉價格仍有上升空間,但從需求因素、貨幣環境以及市場預期來看,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是經濟發展階段和以往時期不同。從歷史角度看,我國此前幾輪物價上漲基本上都同經濟快速增長相伴而生,更多屬于需求拉動型。如果沒有需求端的支撐,非食品價格難以突破現有平臺,只靠豬價上漲則很難支撐CPI持續走高。
其次是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穩健基調。根據二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貨幣政策將適時適度實施逆周期調節,保持定力,做好中長跑打算,大幅寬松可能性極低,這也限制了物價上漲基礎。從歷史經驗看,M1增速變動對CPI波動存在領先作用,但M1目前繼續維持在中低水平,且已連續17個月低于M2,繼續對物價形成壓制。
最后是通脹預期并未明顯上升。據央行調查,今年二季度城鎮儲戶調查預測未來物價上升的比例為29.2%,較一季度略有上升,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而且,由于翹尾因素逐漸消退,預計CPI在三季度可能會以回落為主,年底才可能出現抬升。
事實上,目前更值得擔憂的其實是工業領域通縮現象。7月PPI同比下降0.3%, 2016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特別是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0.7%,較上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8月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預計工業品通縮狀況將繼續加劇。
下一階段,預計CPI和PPI會雙雙回落,但PPI回落的幅度或將大于CPI,兩者之間的剪刀差將進一步擴大,這將導致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上升和盈利壓力加大。如果要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就必須通過政策調整引導企業實際利率降低。6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談到“推動實際利率有效下降”,著眼點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