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作為美國快遞巨頭,聯邦快遞“錯運”包裹消息一經曝光就引來了外界的強烈關注。本就在中國國內業務發展吃力的聯邦快遞,在此次事件發生后,更面臨中小企業停止合作的危機。近兩年來,中國快遞企業也在加速國際化的布局,從菜鳥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到順豐的鄂州國際機場。在業內人士看來,聯邦快遞的“失誤”是激勵中國物流企業發力國際化的最好時機,中國物流企業應利用時機重點布局國際物流市場,爭奪話語權。
1500萬背后的“免責”邏輯
近日,聯邦快遞“誤”將華為的包裹運送至美國,引起強烈討論。“錯運”事件發布后,聯邦快遞一共發布了兩份聲明,首先明確表示,媒體曝光的“錯運”新聞與事實嚴重不符,隨后改后承認了錯誤并表達了歉意。“我們重視所有的客戶,他們每天交付給我們超過1500萬個包裹”,這是聯邦快遞“錯運”事件后,發布第二份聲明中的第一句話。有分析認為,一方面,聯邦快遞想通過這樣的數據表明自身業務量龐大,少量的“失誤”無足輕重;另一方面,聯邦有炫耀之意,顯示自己實力強大。
據了解,1971年,出身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弗雷德里克·史密斯在退役后創辦了聯邦快遞,總部位于美國孟菲斯,業務遍及全球220個國家及地區。1984年,聯邦快遞進入中國,在上海設立辦事處。1999年,聯邦快遞與天津大田集團在北京成立合資公司。2012年,聯邦快遞獲準經營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發展至今,雖然中國快遞業務發展得不盡如人意,被順豐、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企業甩在身后,但國際快件業務占有量仍然比較高。目前,聯邦快遞已建立起全球規模較大的快遞交付網絡,擁有員工45萬名,平均每天處理1500萬個包裹。
正因如此,聯邦快遞口中簡單的“失誤”,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快遞專家趙小敏曾表示,聯邦快遞現階段正面臨著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可怕的是,聯邦快遞依然沒有對事情的經過做出明確而詳細的解釋,這不僅是對消費者的欺騙,還是對1500萬個包裹的不負責。
聯邦快遞的“壓力”
正在失去中國人信任的聯邦快遞,除了中國市場,國際市場也逐漸被國內外物流企業瓜分。5月28日,另一美國快遞公司UPS宣布將啟動自1989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以來最大規模的服務拓展。UPS目前提供的快遞服務已覆蓋俄羅斯所有主要城市的近600個郵編地區,自7月1日起,俄羅斯所有郵編地區都將被納入UPS的服務范圍。UPS中國區總裁哈羅德·彼得斯表示,UPS在俄羅斯的服務升級將為向俄羅斯出口工業機械、電子設備和服飾的中國企業提供新的業務增長機會。據了解,2019年,UPS投入20億美元用于改善歐洲物流網絡及基礎設施,此次服務升級正是其中一部分。近期實施的其他投資項目還包括此前已經公布的位于荷蘭埃因霍溫的新建設施、位于倫敦和巴黎的兩個大型轉運中心,以及位于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內于2015年新開設的一座運營設施。
而中國國內的快遞企業也在對海外市場摩拳擦掌,加速對國際化進行布局:菜鳥正投入千億元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中通已建立了航空快遞集散分撥中心,布局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市場。順豐與UPS合資,各投資500萬美元布局國際快運業務;順豐在自建機場外,1月又獲得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的批復,該機場主要發展國內各主要城市及境外的航空快遞運營中轉業務,兼顧傳統航空客、貨運服務,這被業內解讀為順豐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誰坐收漁利
在全球產業格局下,中國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越來越深入與多元化。趙小敏表示,此次“包裹錯運”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會讓包括中國在內的中小型企業重新考慮與聯邦快遞之間的合作,而誰能坐收漁利呢?
從實際數據來看,國內物流企業也開始不斷加強布局,并增加國際業務收益。以圓通為例,2018年,圓通國際經營業績持續增長,實現業務收入 44.63億港元,同比增長21.6%。不過這部分數據與國際物流巨頭相比還是較低。
在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聯邦快遞的“失誤”從一定程度上看,是中國物流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機遇,不過需要一定的時間。以目前來看,國內物流企業在人才、信息化、裝備和網絡方面都需要加強。部分國內物流企業可以在保持國際貨代業務優勢的同時,加快與國際管理團隊、業務運營及戰略規劃的融合,并研發國際業務運營管理系統,打造跨境物流全鏈路產品與服務,并拓展跨境電商平臺的戰略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逐漸掌握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