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網貸業翹首期待的網貸合規檢查“清單”終于揭開面紗。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各種渠道驗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以下稱《問題清單》)的真實性。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全國網貸合規檢查涉及187條。而近日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及《問題清單》,《問題清單》共分為六大部分,有108條。本次合規檢查要求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機構自查、自律檢查、行政核查的具體進度可由各地因地制宜,穩妥安排。這預示著新一輪全國范圍內的P2P合規檢查正式開啟。
嘉石榴CEO樓曉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08條《問題清單》落地,意味著擱置的整改事項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備案進程有望加快推進。從目前公布的108條《問題清單》看,是基于已有的‘1+3’法規體系設立,并沒有新的標準和規則,這也標志著網貸監管政策體系已逐漸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提出,各省(區、市、計劃單列市)網貸整治辦在機構自查和自律檢查的基礎上,擇機就報告內容及數據的真實性等進行行政核查。如發現存在內容不真實、故意瞞報、漏報、弄虛作假等情況,要嚴肅通報,追責問責,并對網貸機構實行“一票否決制”。
對此,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表示,在“機構自查與自律檢查、行政核查壓茬推進、有序展開,交叉核驗”的驗收標準下,想要達成一致意見并非易事。特別是在“一票否決”的高壓面前,平臺想要順利通過備案,壓力依然不小。
全國統一合規檢查口徑
避免監管套利或過度監管
7月中旬,就有媒體報道“監管方最快將于7月-8月間落實180余條網貸備案驗收細則。接近監管方人士透露,具體細則為187條。”8月28日,這一消息得到證實,只不過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下發的是《通知》,隨《通知》下發的還有《問題清單》,而這份《問題清單》由傳聞的187條縮減為108條。
《問題清單》全文分為六大部分:一是,違反禁止性規定,有31條;二是,違反法定義務及風險管理要求,有21條;三是,未履行對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保護義務,有16條;四是,違反信息披露相關要求,有18條;五是違反重點領域相關監管要求,有20條;六是,其他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監管規定的情形,有2條。在這108條的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中,其遵循的是監管部門之前確立的“1+3”網貸監管框架,即一個辦法: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三個指引:2016年底、2017年初、2017年8月份分別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相比之前各地出臺的整改驗收細則,108條清單仍有以下看點:首先,監管層明確網貸平臺的性質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這意味著否定了之前網貸平臺將進行“牌照制”的傳言。其次,設資金池、自融、涉嫌自擔保、信息披露情況較差、存在違規大額標、未對投資人風險進行足夠提示和分級、高息利誘投資人、發售理財產品等違規行為是本輪檢查的重點。三是,規模控制不到位也將面臨整改,第107條提出“檢查時點的規模總量較2017年6月份增長幅度較大”被列為違反監管規定的情形。四是,需要上線銀行存管,存管銀行需通過測評,未提及此前引起爭議的存管屬地化。
網貸之家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分析指出,此次108條檢查清單更突出對校園貸、現金貸、金交所合作、非法催收等重點領域的檢查要求,從全國層面統一合規檢查口徑,避免了地區性的監管套利或過度監管。并且通過平臺的機構自查、協會或相關機構的自律檢查以及網貸整治辦的行政檢查,全方位控制并逐步降低行業合規性風險,在當下行業風險集中爆發期,文件的出臺對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了重大意義。
網貸平臺開始啟動自查
期待明年備案“過關”
據悉,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已于8月17日向相關網貸平臺發布了《通知》及《問題清單》,要求督促網貸機構合規經營,加強風險管控,回歸信息中介本質定位。
樓曉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長期的摸排與糾偏,網貸行業整體風險已在監管的可控范圍。值得一提的是,由全國網貸整治辦制定驗收細則,區別于原來的由各地出臺驗收細則的傳統做法,將有效規避因為地方政策寬嚴不一而產生的各種政策套利行為,并且要求將所有機構納入檢查范圍。這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無疑是有益的。其中第二十七條關于未按規定展開客戶資金存管的界定,包含僅簽訂存管協議但業務尚未上線運行、業務未全部上線、存管銀行未通過測評等情況,意味著通過備案的平臺預計會進一步大幅縮減。“目前,嘉石榴的各項合規動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已啟動按照全國統一的驗收標準進行逐條自查,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管理、隱私保護體系,加強風控系統和貸后管理體制建設,爭取盡早達成備案條件并申請備案。”
中國互金協會已逐步建成較為完整的數據統計和風險監測體系,具備了宏觀和微觀監測相結合的能力,行業基礎設施和專業優勢凸顯。中國網貸指數課題組負責人胡義認為,互聯網金融協會對本地區網貸機構的認識有優勢,在監管層支持,和專業第三方機構配合下,能夠更好地在防范風險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周治翰表示,隨著網貸合規標準的明確,未來網貸行業備案可期。監管要求合規檢查應于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對于基本符合驗收要求的平臺,在接入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并經過一段時間運行檢驗后,條件成熟的可按要求申請備案。開鑫貸在去年就首批接入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系統,目前上線運行一年有余。最近監管對于網貸行業的正向效應都給予了肯定,未來頭部平臺的備案有可能加速。
“但是108條備案細則想要全部落實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少平臺已經為此準備了兩年時間。特別是在‘一票否決’的高壓面前,平臺想要順利通過備案,壓力依然不小。總體來看,108條讓一些平臺感受到了希望,但是焦慮感依然強烈。”周治翰強調。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表示,隨著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的發布和108條問題清單的明確,網貸行業的整改驗收工作正式實質性啟動。清單要求平臺規模總量較2017年6月底不能大幅增長,并未一刀切給出具體的量化指標,預計各地標準會有所不同,給了一定的可執行空間。從整個行業看,經歷了這次流動性問題,行業待收規模下降,去年6月底時行業待收規模在1萬億元以上,今年7月底已降至1萬億元以下,整體問題不算大。(記者 于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