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銷售、自動續保、免責“不明”問題仍存
在愈來愈多人習慣于通過互聯網購買相關保險產品的同時,由于捆綁銷售、自動續保、免責“不明”等問題的存在,消費者對其的投訴率亦持續居高。
就在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保險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各保險中介機構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規范宣傳、銷售、理賠、糾紛解決等服務行為,加強對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管控,提高服務質量。
上半年保險投訴4.79萬件
據銀保監會近日披露數據,上半年接收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47900件,較上年同期下降0.72%。其中,保險合同糾紛投訴46896件,占投訴總量的97.90%,較上年同期下降0.77%;涉嫌違法違規投訴1004件,占投訴總量的2.10%,較上年同期增長1.83%。
而從保險消費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來看,互聯網保險投訴仍較為突出,主要反映銷售頁面未明確說明免責條款、拒賠理由不合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問題。退貨運費險、手機碎屏險、航班延誤險、賬戶安全險等成為被集中投訴的險種。
此外,車險理賠糾紛、分紅型人壽保險銷售糾紛、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糾紛和健康保險理賠糾紛依然是“重災區”。
其中,財產保險方面,投訴反映的焦點是車險理賠和退保糾紛。車險理賠糾紛16484件,占理賠糾紛投訴的89.20%,主要反映定損金額過低、保險責任認定不合理、強制指定維修地點、理賠時效慢、理賠材料繁瑣、理賠人員服務態度差等問題;車險退保糾紛1325件,占退保糾紛投訴的94.44%,主要反映商業車險退保條件爭議,消費者對退保需扣除投保享受的優惠、需按比例收取手續費、需經過4S店同意才能退保等不認可。
人身保險方面,投訴集中反映分紅型人壽保險銷售糾紛,如承諾固定分紅收益、隱瞞保險期間或繳費期間、隱瞞退保損失、與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做簡單對比等;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糾紛,如消費者對傷殘等級未達到賠付標準、意外事故不屬于保險責任、職業類別不在理賠范圍等拒賠理由不認可;健康保險理賠糾紛,如消費者對投保時未如實告知病史、所患疾病不屬于理賠范圍、觀察期出險等拒賠理由不認可等。
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
而針對保險服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知》亦從嚴格規范保險銷售行為、切實改進保險理賠服務、大力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四個方面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提出要求。
其中,針對互聯網保險,《通知》要求各保險公司、各保險中介機構加強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宣傳銷售頁面要用簡單、準確的語言描述產品的主要功能和特點,突出說明容易引發歧義或消費者容易忽視的內容,禁止使用誤導性的詞語。
同時互聯網保險銷售要充分考慮售后服務配套能力,保證互聯網保險消費者享有不低于其他業務渠道的保險服務。且不得違規捆綁銷售,不得使用強制勾選、默認勾選等方式銷售保險。明示線上客戶服務、投訴電話等消費維權途徑,建立與消費者的線上線下溝通協商機制,確保雙方信息溝通順暢。
此外,還應嚴格防控消費者信息泄露風險,保障消費者隱私權、信息安全權。加強對所委托第三方網絡平臺的管控,對違反保險監管規定且不改正的第三方網絡平臺,終止與其合作。
銀保監會指出,下一步將加大監管力度,通過開展服務評價、服務監測和服務標準化建設,督促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提高重視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持續加強和改進保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