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日前正式獲批,這些基金將盡快啟動公開發售。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對于公募基金助力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并將給市場帶來長線“活水”。
首批獲批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分別來自華夏、南方、嘉實、廣發、中銀、博時等14家基金公司。據了解,這類基金是采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華夏基金表示,此次養老目標基金的正式推出對于豐富居民養老投資選擇、促進基金行業發展、深入推進我國養老金融事業都具有深遠意義。
東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郭峰表示,截至2017年,美國個人養老金賬戶規模達到8.9萬億美元,在養老體系中占比達到32%,可以看出在發達市場整個養老基金的規模非常巨大。所以中國正式啟動養老目標基金之后,未來的市場活力可能會進一步顯現。
目前養老目標基金的投資策略主要分為目標風險策略和目標日期策略兩大類。其中,首批目標日期型基金主要是3年持有期品種,也有1只5年持有期品種;目標風險型基金則多數為1年定期開放品種。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股債市場具有較好的長期配置價值,是養老目標基金難得的建倉時間窗口。不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陳欣認為,短期看基金入市規模有限,仍需等待稅收政策落地。因為稅收政策匹配還沒到位,至今未明確說可以進行個人所得稅遞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