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30日證監會公布大發審委委員名單以來至今,大發審委已經工作10個月有余。筆者以為,目前IPO審核的內外部環境逐漸轉好,審核的全面性、綜合性等特點充分體現,保薦機構以及擬IPO企業也進入自主提升階段,IPO“堰塞湖”現象也得到有效緩解,一個穩定健康的發審節奏正在逐步建立。
2017年9月30日,證監會正式公布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名單,總計63人。由于從本次發審委開始,不再設有創業板和主板發審委,因此被稱為大發審委。第十七屆發審委由42名專職委員和21名兼職委員組成。其中,來自證監系統的委員有33人,來自部委、高校、金融機構等證監系統外的委員有30人,接近半數。這為大發審委的審核特點奠定了基礎。
目前IPO審核比以前更加全面、嚴格,不僅關注財務指標,而且還關注非財務指標,比如法人治理規范性、信息披露合規性、環保風險等,以及企業總體狀況、發展前景、可持續盈利能力等,充分體現了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審核理念。
在法定新股發行財務指標等基礎之上,大發審委的審核已經形成了比較明顯的特征,如發審委的審核標準已上升為審核體系,這一體系涵蓋財務和非財務等多維度指標,強化了審核的綜合性、全面性、專業性、精細化等屬性。這正是大發審委委員結構變化帶來的趨勢,大發審委在專業人才配備、任期等方面進行了微調,匹配更加特色和更加復雜的上市公司融資需求,保證了審核速度和審核質量。
在上述內部環境的驅使下,大發審委工作以來,IPO審核過會率一度出現驟減,單次會議審核通過率一度低至17%,月度通過率低至36%,且有一定數量的企業面對更加全面的審核標準選擇了主動撤銷IPO申請,但發審委的審核速度并沒有實質性放緩,而是一直延續穩步推進態勢。
大發審委的審核理念正在帶動外部環境的向好,如提交IPO申請材料的企業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發審效率進一步提升。據筆者統計,7月份IPO企業過會率已升至68%,并且近一年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成為資本市場生力軍,IPO企業質量越來越好。
與此同時,積壓已久的IPO“堰塞湖”也正在加快消退。截至2018年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08家,其中已過會31家,未過會27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1家,中止審查企業6家。
筆者認為,大發審委不受發審數量變化所左右,從嚴執行審核標準,全新審核理念具有較強的定力,客觀上提升了新股質量和倒逼擬上市公司自主提升質量,通過守好資本市場入口關,有效提升了A股市場直接融資的規模和質量。左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