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壽險公司公布了6月份萬能險結算利率。據《證券日報》記者對10家萬能險保費排名靠前的險企,以及5家此前萬能險月度結算利率較高險企官網披露的信息梳理,今年6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結算利率動輒7%以上的萬能險已經“不見蹤影”。
在結算利率出現下滑的同時,今年以來超半數壽險公司的萬能險保費出現負增長。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1月份至5月份,有48家險企的萬能險呈現負增長態勢,其中有22家險企的該項業務同比跌幅超過50%。
不少險企萬能險結算利率與保費“量價齊跌”的背后,是壽險公司盈利模式的切換:產品更加趨向保障型,“利差”模式向“死差”轉變。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認為,低利率環境下易發生“利差損”,隨著利率持續下行,承保端成本較高的保險公司容易發生“利差損”。
最高結算利率達6.89%
盡管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萬能險的關注度有所降低,但萬能險增降幅度作為壽險公司轉型指標之一,一直以來受到各險企的關注。
近期,《證券日報》記者對今年1月份至5月份萬能險保費排名靠前的10家險企(安邦人壽、平安人壽、國壽股份、華夏人壽、建信人壽、國華人壽、和諧健康等),以及恒大人壽等此前萬能險結算利率較高的5家險企官網披露的最新萬能險結算利率梳理,今年這15家險企6月份最高結算利率為6.89%。
對比來看,《證券日報》記者查閱2017年6月份上述15家險企的萬能險數據發現,去年上述險企中有超過20款萬能險結算利率超過7%,其中有7款結算利率達到了7.5%。
從單個公司來看,以恒大人壽為例,其披露的6月份68款萬能險產品中,結算利率最高的一款為恒大人壽金玉盈泰一號兩全保險(萬能型),結算利率為6.5%。此外,恒大人壽結算利率超過6%(含6%)的萬能險有12款,結算利率超過5%的有31款。
再以前5個月萬能險保費行業排名第一的安邦人壽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對其官網披露數據統計,6月份55款產品中(含同一款產品不同賬戶),有14款結算利率在5.10%至5.5%之間,另有3款結算利率為3.5%,其他萬能險結算利率在4%至5%之間。
在萬能險結算利率下滑的同時,今年以來多數壽險公司的萬能險保費也出現負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壽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絕大部分為萬能險)為3976億元,同比增長29%。由于個別險企萬能險保費的大幅拉升,使得行業萬能險呈現正增長,但絕大部分險企該項業務呈現負增長。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1月份至5月份,有48家險企的萬能險出現負增長,其中有22家險企的該項業務同比跌幅超過50%,有4家險企跌幅達到100%,幾乎停止了該項業務。
險企盈利模式切換
壽險公司結算利率的下滑,以及過半險企萬能險保費的負增長,均與壽險公司回歸保障,產品策略轉向保障型,盈利模式逐漸倚重“死差”不無關系。
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有三個:一是死差益,即保險條款預期的賠付額與實際的賠付額之間的差額;二是利差益,即保險條款預定的利率與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之間的差額;三是費差益,即保險條款預定的費用和保險公司實際發生的費用之間的差額。
投射到保險產品,可將保險產品分為:保障性保險、投資性保險和保障投資性保險。保障性保險是指純保障性產品,沒有任何投資成分,短期意外和健康險偏向此類;投資性保險是指純投資性產品,沒有任何保障成分,投連險和萬能險偏向于此類;保障投資性保險是指既有保障成分又有投資成分的保險,分紅年金險偏向于此類。
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認為,雖然“利差損”短期內較難發生,但目前我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3.5%左右,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75%。市場上較多的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已較前幾年有所下降,大多為4.5%或5%。隨著國內保險公司負債端結構的轉型,高度依賴于“利差”的盈利結構已經在逐步改善。
再從產品屬性來看,萬能險在給予保護生命保障外,還讓客戶直接參與投資活動,保單價值與保險公司獨立運作的投保人投資賬戶資金的業績掛鉤。因此,作為一種較為依賴利差賺取收益的險種,在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行情下跌的情況下,不少險企主動削減萬能險保費,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負債端成本。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王維逸也認為,2016年開始原保監會不斷強調保險的保障功能,加強對分紅險、萬能險的監管。2017年發布的“134號文”對快返產品做出限制,對2018年開門紅保費帶來了短期壓力。從二季度保費數據來看,來自政策導向的外在驅動倒逼行業注重價值、回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