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7月22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房地產銷售預計將 “見頂”,并遭遇銷售額下滑。近年來,中國經濟對房地產業(yè)的依賴不斷下降,但建筑業(yè)仍是重要增長支柱,創(chuàng)造2000多萬個就業(yè)崗位,并拉動對鋼鐵、銅和水泥的需求。房地產銷售額也一直堅挺。但政府為購房者提供支持的補貼項目從2014年開始逐漸削減,這成為房地產市場承受壓力的結構性因素。政府補貼項目是為那些從破敗棚戶區(qū)搬出、并購買商品房的居民提供補貼——這主要集中于小城市。
2017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面積達14億平方米,增長率為5%。倫敦溯實研究公司經濟學家莊波(音)估計,補貼占到去年購房的1/4,這意味著若沒政府補貼,樓市銷售已開始下降。他說棚戶區(qū)改造將是最后一個推動房地產銷售的神器。若政府部分撤出補貼項目,將極大影響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需求。
其他經濟學家也給出類似預測。摩根大通駐香港的房地產分析師瑞恩·李(音)認為,房地產銷售去年已見頂,今年將出現(xiàn)下降,盡管上半年仍有增長。兩人都不認為中國房地產價格會暴跌,抑或房地產建設會斷崖式下滑。但銷售面積減少意味著,房地產將不再是原材料和勞動力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除了補貼,其他因素也將導致中國樓市熱潮戛然而止。房地產銷售一直受到農村居民城鎮(zhèn)化及城市居民改善住房意愿的驅動。匯豐銀行調查顯示,中國千禧一代住房擁有率達70%,遠超全球40%的平均值。但在農村居民連續(xù)幾十年來移民城市后,城鎮(zhèn)化進程正放緩,農村潛在移民數(shù)量相對減少。(中國人)買來作為投資的數(shù)百萬套住房空置著。調查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29%的城市家庭擁有至少一套空置住房。
隨著房產稅計劃被逐步推進,投資型買房的吸引力也會隨之下降。一些地方政府一直依賴賣地獲得財政收入,但靠近城市中心的多數(shù)黃金地段如今都已開發(fā)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