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未實現盈利,一直希望上市的眾誠保險或轉道H股IPO。“暫時還沒有定,還在研究具體的上市路徑,我們正在就上市路徑咨詢投行,一切都在有序的進行。” 眾誠保險副總裁屈海文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定增方案或下半年有結果
眾誠保險可以說是“銜玉而生”,2011年6月經中國保監會批準成立,是首家總部設在廣州市的中資保險法人機構。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5億元,第一大股東是廣汽集團(10.930, -0.38, -3.36%),是廣汽集團在保險領域的布局之一。因此眾誠保險的業務也多和機動車輛保險業務相關,截至2017年末其車險保費收入占到了總保費收入的87%。
不過雖然背靠大樹,但是眾誠保險的經營之路卻是較為坎坷。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成立七年以來,仍未實現盈利。2011~2016年間,眾誠保險凈虧損分別約為4013萬元、5808萬元、10306萬元、16941萬元、8267萬元和3297萬元。加上2017年虧損的4296.7萬元,雖然整體呈現減虧趨勢,但成立七年間,眾誠保險凈虧損已超過5億元。
眾誠保險副總裁屈海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解釋稱,雖然一直沒有實現扭虧為盈,但是公司的業務發展的其實一直較為穩健,持續走在減虧的路上。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成立公司的分支機構比較少,一方面導致保費規模相對較小,暫未形成規模化優勢;另一方面,進一步開拓分支機構需要持續不斷的成本投入,而公司投資大圣科技發力互聯網金融等項目也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如果扣除開拓分支機構的支出,眾誠保險其實已經實現盈利。
作為廣汽集團金融版圖中的一環,眾誠保險更多承擔的是“提升汽車產業鏈客戶黏度與服務汽車客戶的能力”的戰略作用。眾誠保險在近幾年間確實一直在圍繞汽車產業鏈和保險產業鏈布局,除了車險之外,其他業務也與汽車行業密切相關如新車置換險、汽車延保、機動車置換服務責任保險(GAP)等“車生活”保險,另外還會為廣汽集團及其下屬的汽車生產和銷售服務企業提供財產保險、責任險、貨運險、建工險、員工團體醫療和意外保險等保險方案和服務。
2018年初,眾誠保險發布定增方案,擬向符合條件的現有股東和合格投資者發行股票不超過7.6875億(含7.6875億)股,定增價格不超過3.33元/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5.6億(含25.6億)元。而在用途方面,此次募資主要用于充實資本金,提升償付能力水平。數據顯示,眾誠保險2017年四季度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350.3%,較2017年三季度末的358.72%有所下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眾誠保險大股東廣汽集團已有意向認購3.15億股,占比超過四成。“我們的增發工作目前進行的還算順利,已經有機構有意向進行了報價,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結果。”屈海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盈利能力阻礙A股上市
眾誠保險一直渴望上市。2016年6月16日,眾誠保險掛牌新三板。在新三板順利掛牌之后,眾誠保險也開始沖刺IPO。眾誠保險總裁吳保軍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過3到5年實現IPO的愿望。在眾誠保險的2018年經營工作會議上,公司也明確了2018年的三個重點推進項目:啟動IPO、繼續開展增資擴股項目工作和壽險項目批籌。
不過面對目前較為疲軟的業績,眾誠保險推動上市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戰。
“現在已經著手做兩手準備,上市有可能在A股,也有可能在H股。”屈海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位熟悉眾誠保險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眾誠保險計劃是在三年內上市,不過由于目前A股上市對于盈利要求較高,即使創業板也要求連續兩年盈利,回A的難度很大,在H股上市的可能性更高。
“從目前眾誠保險的盈利來看,實現 A股IPO的難度較高。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眾誠保險要快速實現連續盈利,但保險行業特別是車險企業也是個‘靠天吃飯’的機構,如果極端天氣頻繁,理賠較多可能對企業的盈利不利。轉道H股的可能性較大,不過H股對于金融股的估值一直不高,不少金融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目前不少金融股采取‘曲線救國’的辦法,先借道H股,再殺回A股,眾誠保險也有可能走這個路線。”一位華南地區的險企高管分析認為。
而據眾誠保險披露的《2018年第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眾誠保險一季度保險業務收入約為3.57億元,同比增長約21.8%。但未能實現扭虧,凈虧損986.12萬元,但與上季度1694.89萬元的虧損額相比,同比虧損減少,業績也呈向好趨勢。 針對一季度的虧損,眾誠保險表示,主要由于“一季度春運期間發生幾起人傷案件,造成賠付增加,故導致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