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省級工信部門陸續發布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初步梳理共有13家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公司入圍,加上目前北交所的2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交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將達到35家。一家成立尚未滿周歲的證券交易所,卻已然交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今日,天眼查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2022年上半年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已上市101家(含2022年上半年已轉科創板1家),重點聚焦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上市企業營收增長迅速,2021年合計營業收入705.94億元,凈利潤75.4億元,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1.2%和19%。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強勢領跑,其營收規模、凈利潤、研發投入強度各項指標均領先于北交所上市企業的整體水平。
上市企業以制造業為主蘇北廣等包攬半壁江山
(資料圖)
天眼查研究院分析顯示,101家已上市企業,共分布在29個行業賽道。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12家,位居首位,通用設備制造業有8家,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各有7家,并列第三。
從區域分布來看,以江蘇、北京、廣東、山東為代表的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省份,以涵蓋53家上市企業占據北交所的半壁江山。其中,江蘇囊括17家北交所公司位居榜首,北京、廣東分別以13家、12家緊隨其后,山東則以11家位列第四。
企業營收增長迅速“小巨人”多項指標領跑
據天眼查研究院統計,101家已上市企業中,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
數據顯示:北交所101家已上市企業,2021年合計營業收入705.94億元,比2020年合計營業收入539.55億元增長30%,比2019年合計營業收入480.51億元增長46%,復合增長率為21.2%。2021年合計凈利潤為75.4億元,比2020年合計凈利潤63.55億元增長18.6%,比2019年合計凈利潤53.22億元增長41.68%,復合增長率為19%。2021年研發投入強度平均值5.82%,2020年研發投入強度平均值5.49%,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平均值5.64%,整體呈現增長趨勢。
其中,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2021年合計營業收入97億元,比2020年合計營業收入72.91億元增長33%,比2019年合計營業收入62.03億元增長56.4%,復合增長率為25%。2021年合計凈利潤13.48億元,比2020年合計凈利潤11.27億元增長20%,比2019年合計凈利潤9.2億元增長46%,復合增長率為21%。2021年研發投入強度平均值6%,2020年研發投入強度平均值5.69%,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平均值為5.88%。
綜合來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計營收復合增長率25%比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合計營收復合增長率21.2%高3.8%;合計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21%比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合計凈利潤復合增長率19%高2%。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營收規模、凈利潤、近三年研發投入強度的各項指標均領先于北交所整體水平,在北交所上市企業中起到了領頭羊作用。
定向增發是主要融資手段支持力度還可加大
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101家已上市企業中,共發生融資事件481次(不含觀典防務科創板轉板上市)。其中,定向增發274次,戰略融資27次,A輪融資27次,B輪融資16次。從融資情況可以看出,北交所上市企業在企業發展初期受到風險資本投資較少,定向增發是主要融資手段。
自北交所成立以來,充分賦能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企業整體發展勢頭整體良好,營收規模、凈利潤、研發投入強度均增長迅速,尤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北交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可以繼續加大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上市輔導工作,鼓勵和支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北交所先行上市?!睂Υ?,天眼查研究院分析師建議,可以在上市前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鼓勵各類風險投資資本、產業投資資本積極支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企業的發展。積極鼓勵數字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的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來實現北交所上市企業產業結構優化。
而針對當下洶涌而來的專精特新浪潮,天眼查將發布《看清趨勢看準未來——“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屆時將為廣大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專業、可靠的市場洞察與成長啟示。(吳展)
(CIS)
關鍵詞: 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