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季度,代表空方力量的融券余額開始出現明顯回落。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19日,兩市融券余額為1357.49億元,較9月底下降204億元。
自A股市場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以來,融券規模長期都比較低,在2019年7月之前,絕大多數時間融券余額都低于100億元。
然而,在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落地后,融券余額開始出現明顯增加。2019年7月24日,融券規模突破百億元,達103.9億元,隨后一路上揚。截至今年9月10日,融券規模一度創出了1735.85億元的歷史新高。也就是說,兩年多的時間融券余額暴增了15.7倍,而在此期間融資余額規模增長不到1倍。
為何融券余額最近兩年大增?業內普遍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個股上市首日即可融券,有力地推動了券源的擴張;二是公募、私募等機構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積極性較高,尤其是一些量化私募通過融券來對沖;三是上市公司股東參與轉融通業務明顯增多。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四季度以來融券余額的下降呢?
東部一家券商兩融部高管分析稱,“最近一個多月融券規模下降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由于10月中下旬新股破發頻現,導致打新收益率驟降,部分打新資金撤出市場。由于打新需要持有市值,此前部分打新資金通過融券對沖個股的波動,而隨著打新資金的撤離,融券需求減少同時償還的券增加。二是10月以來量化私募凈值大幅回撤,部分量化私募出于調整策略等因素也降低了借券的需求。”
“融券余額的下降主要原因還是打新、量化等對沖資金的需求降低了。”一家大型券商經紀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監管等原因,明年量化規模很難再上一個臺階,因此融券余額未來將維持在1500億元上下波動。”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9日,兩市融券余額超過10億元的共15家公司。其中,中芯國際、招商銀行、寧德時代、美的集團、恒瑞醫藥位居前五名。其中,中芯國際融券余額27.4億元,高居榜首。不過,從走勢來看,上述融券余額居前的個股走勢并未受到明顯影響。(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