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酒、養豬、搞房地產,順鑫農業三大業務如今均不“順心”。
近日,順鑫農業(000860.SZ)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6.11億元,同比下降6.51%;歸母凈利潤3.72億元,同比下降14.23%。
其中,第三季度,順鑫農業實現營業收入24.20億元,同比下降16.54%;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04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前三季度,公司房地產業務和豬肉板塊均處于虧損,而白酒板塊營收處于“停滯”狀態。
而且,在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順鑫農業第三季度虧損1.04億元是業績最差的一家,前三季度白酒板塊營業收入增速位列倒數第二。
房地產業務6年半虧損近18億
順鑫農業是一家老牌國企,前身為牛欄山酒廠,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后,順鑫農業開啟多元化發展,公司主要業務包括白酒釀造與銷售、肉豬的繁育與屠宰、房地產開發等。
2014年,順鑫農業公開表示,圍繞公司總體戰略,公司房地產業務將逐步進行收縮性調整。
北京順鑫佳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順鑫佳宇”)是順鑫農業的子公司,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
2015年至2020年,順鑫佳宇分別虧損0.03億元、1.92億元、2.20億元、2.56億元、3.39億元和5.34億元,6年間累計虧損15.6億元,嚴重拖累了公司的業績。
2021年,全國房地產行業調控頻繁,政策整體偏緊。上半年,順鑫佳宇凈利潤虧損2.30億元,這也意味著公司6年半來,地產板塊虧損近18億元。
2019年年報中,順鑫佳宇已將房地產開發業務作為公司擬退出業務。
2021年半年報中,順鑫農業明確表示,公司正在加快在售住宅項目的清盤進度。
不過,從資產構成上看,順鑫農業投資性房地產達3684.97萬元,占總資產比例為0.19%,較2020年年末提高0.02個百分點。
而且,2021年半年報顯示,順鑫佳宇總資產達63.97億元,但凈資產為-16.82億元,處于資不抵債的窘境。
此前,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順鑫農業表示,鑒于公司地產業務資產體量近70億元,整體剝離有一定不確定性,但公司退出地產業務的決心不變,在主動去化的同時,也在尋求整體或部分項目剝離方案,以盡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從2014年進行收縮,到2019年明確退出,順鑫農業仍然未解決房地產業務的問題,也讓其成為“燙手山芋”。
豬肉板塊已處于虧損中
歷史遺留問題待解,順鑫農業的生豬養殖業務也形勢嚴峻。
目前,順鑫農業的豬肉產業已形成全產業鏈,主要包括“小店”牌種豬及商品豬、“鵬程”牌生鮮及熟食制品。
順鑫農業表示,面對“豬周期”,全產業鏈可根據市場行情靈活調整,有效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不過,再靈活的調整,面對整個市場行情,順鑫農業也阻礙不了業績下滑。
2021年半年報顯示,順鑫農業的豬肉產業板塊整體實現營業收入21.50億元。其中,公司屠宰業務銷售收入19.25億元,同比下滑21.72%,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為20.94%。
順鑫農業2020年豬肉板塊中,屠宰行業和種畜養殖業毛利率分別為2.7%和35.41%,分別同比下滑4.22%和增長32.64%。
2021年半年報中,順鑫農業沒有列出種畜養殖業毛利率,而屠宰行業卻提高至4.45%。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順鑫農業2021年上半年種畜養殖業營業收入為2.24億元,但營業成本高達1.69億元,而公司2020年同期營業收入為2.05億元,營業成本為9975.33萬元。
顯然,順鑫農業的豬肉板塊已處于虧損中。
白酒板塊營收幾無增長
如果說上述兩大板塊一個受政策影響,一個受行業制約,均沒有取得好成績,那順鑫農業的白酒板塊則相對平穩。
資料顯示,順鑫農業白酒產業擁有“牛欄山”和“寧誠”兩大品牌。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順鑫農業第三季度虧損1.04億元,是業績最差的一家。
不過,2021年三季報中,順鑫農業并未將各個板塊的業績表現呈現出來。
而作為順鑫農業第一大業務板塊——白酒產業,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5.36億元,同比增加1.09%。
在順鑫農業眼里,這一業績“表現相對平穩”。
10月28日,順鑫農業相關人士介紹稱,三季度是白酒銷售的淡季,所以營收較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有17家酒企營業收入增速超過10%。
其中,皇臺酒業營業收入僅0.37億元,同比大降32.67%,增速位列倒數第一。而順鑫農業則把持著倒數第二的“寶座”,沒有跟上整個市場的節奏。
有意思的是,或許,順鑫農業將不再參與白酒上市公司的排名。
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新修訂的飲料酒、白酒相關國家標準,指出固態法白酒不能添加任何酒精和添加劑,液態法和固液態法白酒可添加糧谷類酒精,但不能添加其他原料酒精和添加劑。若酒中添加非谷物成分,則不能叫“白酒”,只能叫“配制酒”。
因此,牛欄山陳釀白酒如果仍然保持當前的配方,那么在2022年6月后則必須“改名”了。(記者 李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