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9月28日,新氧收盤于4.12美元/股,較上市初期峰值22.80美元/股下挫八成;較今年高位17.40美元/股,也已下挫76%。
一方面凈利潤大增,股價卻處于上市以來“谷底”;另一方面,監管從嚴,醫美行業急需規范。在此背景下,醫美互聯網平臺新氧(SY.O)該何去何從?
近日,新氧披露未經審計的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2億元、0.58億元,同比增長37.7%和2591.3%。
新氧利潤大增,除因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外,還離不開毛利率提升、銷售和營銷費用率大幅降低的貢獻。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為58.87%、137.33%。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收入與凈利同比增長,但該公司股價卻處于上市以來的低位。截至2021年9月28日,新氧收盤于4.12美元/股,較上市初期22.80美元/股峰值下挫八成;較今年17.40美元/股高位也已下挫76%,總市值僅4.3億美元,與上市時的高光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收入端方面,新氧營收增長仍強依賴信息服務業務,從數據來看,今年第二季度,信息服務、預定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79.83%、20.17%,“八二態勢”較為明顯。而信息服務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B端醫療付費機構數量、單個機構付費金額的雙向增長。不過,隨著今年6月以來,監管政策持續出臺,下半年新氧業績表現如何、盈利是否承壓,還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該公司預約服務的付費用戶數量、平臺帶動的醫療美容交易總額雖同比有所增長,但若均攤到個體,付費用戶的人均交易額(GMV)卻下降不少,人均GMV下降超千元。
事實上,根據財報披露,新氧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總收入達4.3億元至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6%至25.1%,按照今年季度數據,收入同比增速已有所放緩。針對季度收入增速放緩是否與嚴監管行業背景有關;預訂服務成單變動,是否影響醫美機構在平臺投放量;以及對入駐醫美機構資質把關、審核等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電郵溝通提綱至該公司相關部門,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收入依賴信息服務
作為互聯網醫美信息服務平臺,今年第二季度,新氧營收為4.52億元,同比增長37.7%;歸母凈利潤為0.58億元,同比大增2591.3%。不過,按照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計,該公司歸母凈利潤為0.7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5.2%。
新氧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近26倍,除因疫情影響2020年同期基數較低外,還離不開毛利率、費用率的貢獻。拆解該公司利潤表不難發現,相較營收實現中速增長,該公司營業成本僅上升15.89%,給毛利潤留下了“發揮”空間。期內,新氧毛利潤同比上升41.65%,錄得3.93億元;毛利率則較上年同期增約2.44個百分點,為86.98%。
不僅如此,該公司銷售和營銷費用率也有所降低。2021年第二季度,該公司銷售和營銷費用、一般及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依次為2.07億元、0.56億元和0.72億元,三項費用率依次為45.75%、12.50%、15.96%。整體來看,該公司管理和研發費用率變化不大,但銷售費用率卻較上年同期下降近11個百分點,且低于此前五個季度。
從收入端來看,新氧的營收主要來自兩部分:信息服務收入、預訂服務收入。前者是商家的入駐費和投放的廣告費,后者是從用戶和醫美機構交易中抽取傭金。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該公司信息服務收入錄得3.61億元,同比增長53.81%;而預定服務收入卻較上年同期有所萎縮,僅為0.91億元。收入比來看,分別為79.83%、20.17%,“八二態勢”較為明顯。
事實上,2018年至2020年,上述兩項業務收入便呈現“此消彼長”現象。一方面,信息服務收入由4.15億元逐年遞增至9.62億元,收入占比為67.3%、72.4%、74.3%;另一方面,預定服務收入雖由2.02億元增至3.33億元,但收入比卻由32.7%遞減至25.7%。可見,公司對資訊服務收入的依重度在加大。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新氧營收、歸母凈利潤為8.11億元、0.13億元,同比增長58.87%、137.33%。其中,信息服務、預定服務的收入分別為6.39億元、1.73億元,分別同比增加77.12%、15.10%,收入比為78.69%、21.31%,強依賴信息服務的狀況仍在持續。
人均GMV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疫情影響在消退,醫美行業消費有所復蘇,但新氧的運營數據仍透露出一些細微變化。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新氧平均手機MAU達到1000萬人,同比增長47.5%。預約服務的付費用戶數達至24.48萬人,同比增長43.6%;平臺促成的醫療美容交易總額達10.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6%。
粗略計算,上述付費用戶人均交易額(GMV)約為4245.5元,這與2020年同期的5507.6元相比下降不少。也就是說,伴隨預約服務付費用戶總數的提升,人均交易額卻減少約1262元,顯示“量升單降”現象。
此外,第二季度,該平臺信息服務付費機構數量達到2236家,較上年同期的2056家上升8.8%。如若用信息服務收入與付費機構數量相除,那么,單個機構付費金額或約16.13萬元,比2020年同期高出4.72萬元,同比上升41.4%。顯然,與C端“量升單降”不同的是,B端呈現出量價齊升的喜人跡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及七個其他監管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8月,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行指南(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不得制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等負面評價因素不當關聯;對宣傳診療效果或對診療安全性、功效性做保證性承諾,對診療前后效果對比等情形重點打擊。
作為一家致力于醫美行業發展的線上平臺,新氧雖響應監管政策,但憑借信息服務“一己之力”拉升公司業績增長,行業嚴監管下,業績是否受到影響,尚待觀察。此外,該公司仍然需要面臨入駐醫美機構資質嚴審查、發布內容把控以及如何杜絕或減少醫美投訴等問題。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截至2021年9月27日,“新氧美容”下的投訴量為265條,投訴內容涉及退款、誘導性消費、虛假宣傳以及整形機構資質、美容事故等問題,所涉機構不乏處于面部填充、吸脂銷量榜單上的醫美機構。(王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