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33億元,同比增長17.58%;實現歸母凈利潤26.68億元,同比僅微增0.21%,這一凈利潤增速刷新該公司近18年最低紀錄。
隨著A股進入中報集中披露季,藥品集采對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進一步體現。
8月19日盤后,有“藥茅”之稱的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瑞醫藥,600276.SH)發布了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32.98億元,同比增長17.58%;實現歸母凈利潤26.68億元,僅同比微增0.21%;同期扣非歸母凈利潤則為26.47億元,同比增長3.31%。
值得注意的是,于2000年登陸上交所上市的恒瑞醫藥僅在2002年和2003年年中出現過凈利潤負增長,之后業績便一路向上。也即,今年的半年報,恒瑞醫藥的凈利潤增速刷新2003年以來近18年的最低紀錄。
8月20日早盤,恒瑞醫藥低開7%,開盤后跌幅迅速擴大,并在午盤前跌停,這也是該公司5年來首次跌停。恒瑞醫藥當日報收于48.46元/股,已較今年1月8日盤中觸達的97.16元/股的歷史最高點下挫50.12%,股價腰斬,公司當前總市值為3100億元。
上半年凈利潤僅微增,中金下調目標價
8月19日盤后,恒瑞醫藥發布了2021年半年報數據。在歸母凈利潤同比微增0.21%背后,該公司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6.47億元,同比增長3.31%。恒瑞醫藥在財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計提了3.65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若剔除這一影響,則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51%,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3.96%。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一季報數據顯示,恒瑞醫藥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9.29億元,同比增長25.37%;實現歸母凈利潤14.97億元,同比增長13.7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4.71億元,同比增長15.27%。
也即,今年第二季度,恒瑞醫藥營業收入達63.69億元,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8.08%;歸母凈利潤為11.71億元,同比下降13.07%,環比下降21.72%;扣非歸母凈利潤11.76億元,同比下降8.55%,環比下降20.05%。
可以看到,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恒瑞醫藥第二季度的業績表現均較一季度出現明顯下滑。此外,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度也是過去10年來,恒瑞醫藥首次出現單季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上一次還是在2010年第四季度。
業績公布后,中金公司立即下調了對恒瑞醫藥的目標價。中金表示,因仿制藥受集采影響持續承壓及核心產品銷售走低,恒瑞醫藥上半年業績不及預期,下調公司盈利預測及目標價,維持跑贏行業評級。下調2021/2022年歸母凈利潤預測19.3%/29.4%至65.22/68.51億元;維持跑贏行業評級,下調目標價33.3%至80.00元。
仿制藥業績下滑
恒瑞醫藥成立于1997年,于2000年10月登陸上交所上市,該公司主營業務涉及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涵蓋抗腫瘤藥、手術麻醉類用藥、造影劑、特殊輸液、心血管藥等眾多領域,是一家從事醫藥創新和高品質藥品研發、生產及推廣的醫藥健康企業。
分產品來看,恒瑞醫藥的業務主要可分為創新藥和傳統仿制藥兩部分。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業績的下滑與仿制藥集采有關。恒瑞醫藥稱,自2018年以來,公司進入國家集中帶量采購的仿制藥共有28個品種,中選18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2.6%,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壓力。
雖然,恒瑞醫藥并未在半年度中披露仿制藥的總體收入,但該公司表示,受國家和地方帶量采購影響,公司傳統仿制藥銷售下滑。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個藥品,報告期內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今年6月23日,恒瑞醫藥發布了公司參與全國藥品集采擬中標公告。公告顯示,該公司當日參加了第五批全國藥品集采的投標,共有奧沙利鉑注射液、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度他雄胺軟膠囊、多西他賽注射液、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和鹽酸帕洛諾司瓊注射液等6個產品擬中標本次集采。
而這6個產品2020年的合計銷售額為25.57億元,占公司當期總營收的9.22%,今年第一季度的合計銷售額為5.46億元,占公司當期總營收的7.87%。恒瑞醫藥當時即表示,本次公司擬中選價格與原中標價格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可能對銷售業績造成一定壓力。
同時,恒瑞醫藥的碘克沙醇注射液及格隆溴銨注射液未中標,這2個產品2020年的合計銷售額為18.73億元,占公司當期總營收的6.75%,今年第一季度的合計銷售額為4.91億元,占當期總營收的7.09%。
據悉,從市場份額看,恒瑞醫藥的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碘克沙醇注射液、多西他賽注射液和奧沙利鉑注射液這4個品種的市占率較高,尤其是碘克沙醇注射液,作為公司造影劑板塊的核心品種,市占率在50%以上,但這一大產品卻落標。
恒瑞醫藥稱,未中標的2個產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銷售,但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但公布集采結果的第二天,6月24日,市場仍用腳投票,恒瑞醫藥股價當日跌幅達4.43%。
另一方面,PD-1抗腫瘤藥卡瑞利珠單抗是恒瑞醫藥的主要產品,該產品于2019年5月上市,2020年的銷量即達30.69萬瓶,同比增長326.42%。2020年底,卡瑞利珠單抗所治療的肺癌、肝癌、食管癌和淋巴瘤四大適應癥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一瓶200mg的卡瑞利珠單抗價格因此由19800元/瓶降至2928元/瓶,降幅達85%。
雖然半年報并未透露具體的銷售數據,但由于自今年3月1日起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降幅達85%,加上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諸多問題,卡瑞利珠單抗銷售收入環比負增長。
創新藥銷售增長,新規存不確定性
與仿制藥不同,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穩步增加。報告期內,該公司創新藥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0%,占整體銷售收入的39.15%,創新成果的逐步收獲對公司業績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
不過恒瑞醫藥同時表示,國內創新型生物醫藥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研發、人力、生產等各項成本快速上漲,生物醫藥創新面臨嚴峻挑戰,公司因此迫切需要集中資源在創新和國際化方面實現快速突破。
基于此,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加大了在研發上的投入,報告期內累計研發投入25.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8%,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19.41%,不過這也顯著提高了公司成本,甚至還影響了該公司的現金流。
半年報數據顯示,恒瑞醫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減少55.63%,主要由于支付的研發、人工成本、材料款項增加以及客戶采用承兌票據結算增多導致現金流入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醫藥目前高速增長的創新藥業務,或許同樣可能在將來面臨嚴峻挑戰。
7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CDE)發布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的征求意見稿,直指當前創新藥行業存在的“偽創新”問題。
上述征求意見稿強調,抗腫瘤藥物研發要“以臨床需求為核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在臨床對照實驗中“應盡量為受試者提供臨床實踐中最佳治療方式/藥物,而不應為提高臨床試驗成功率和試驗效率,選擇安全有效性不確定,或已被更優的藥物所替代的治療手段。”
也就是說,除非新上市的創新藥能在臨床試驗上證明比此前已獲批的最好品種存在優勢,否則不允許上市。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政策利空前期假創新藥公司,但利好真正創新藥公司。對于CXO領域,以國內業務和臨床業務為主的公司,短期業務量會受到一定沖擊,但國際業務為主的不會受到大的影響,尤其是藥物發現領域還會直接受益于完全自主創新的行業風氣回歸。
不過從股價表現上看,還是悲觀預期較為濃厚。截至8月20日收盤,恒瑞醫藥股價已較今年1月盤中觸達的歷史最高點腰斬。
股東紛紛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股價的跌跌不休似乎影響了恒瑞醫藥股東的持股信心。
半年報數據顯示,雖然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報告期內仍在增持恒瑞醫藥股票,但是持股比例已從一季度末的12.26%降至11.97%,但仍為公司第三大股東。而奧本海默基金公司—中國基金則已退出前十大股東行列。
此外連云港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也在有增持的情況下持股比例從一季度末的2.04%降至2.02%,而青島有沃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則在報告期內減持5379.32萬股,持股比例從一季度末的1.65%降至1.27%。
不過,半年報數據顯示,高瓴資本(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新進成為恒瑞醫藥第十大股東,持股4046.19萬股,比例為0.63%。
值得關注的是,7月9日,恒瑞醫藥表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云曙因身體原因申請辭去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同時,公司董事一致推舉董事孫飄揚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8月4日,恒瑞醫藥選舉孫飄揚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步變更為孫飄揚。《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此前孫飄揚已領導恒瑞醫藥30年。
另外,自今年7月開始,市場流傳恒瑞醫藥在裁員。針對此消息,目前恒瑞醫藥尚未有相關公告解釋澄清。(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