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三點幾啦,飲茶先啦!”近段時間以來,一個印度大叔操著流利粵語大聲勸人們喝下午茶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火。相關視頻、表情包被廣泛傳播的同時,資本市場中的茶飲企業也同樣活躍。
羊城晚報記者觀察發現,近幾年的茶飲賽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競爭格局:一方面,以奈雪的茶(以下簡稱奈雪)、喜茶等網紅品牌為代表的新式茶飲頻繁出圈,門店逐漸擴張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奈雪的茶更將沖擊“全球茶飲第一股”;另一方面,以許留山、DQ、滿記等為代表的老牌甜品店則不斷傳出關店、倒閉傳聞。
新式茶飲快速擴張
6月6日,奈雪的茶通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不出意外的話將成為“全球茶飲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奈雪分別實現營收9.09億元、22.91億元和28.70億元,且在2020年實現盈利,經調整凈利潤為1660萬元。有知情人士預估,奈雪估值或將達到350-400億元人民幣,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在經營上的盈利之外,奈雪的門店數也在不斷“進擊”的過程中。招股書顯示,奈雪目前已經在國內70多個城市以及日本大阪開出了556家直營門店,且計劃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及350間茶飲店,其中約70%將規劃為奈雪PRO茶飲店。
另一家新式茶飲的代表——喜茶,同樣處于快速擴張中。天眼查顯示,喜茶共經歷過3輪融資,后兩輪融資累計超過5億元,投資方包括IDG資本、今日投資、美團龍珠、高瓴資本等。另外,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喜茶在全球60余個城市共開出695家門店,其中單是在2020年就新開304家,開店速度不可謂不快。
老牌甜品現關店潮
不過,茶飲市場上有人歡喜有人愁。在奈雪、喜茶等新式茶飲不斷高歌猛進之時,許留山、鮮芋仙、DQ、滿記等老牌甜品店則逐漸黯淡了下來。
今年5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聆案官考慮許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下稱許留山)無力償還債務,對該公司頒發了清盤令。這意味著,許留山將會變賣套現所有資產以償付債務,并最終將公司結束。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網絡上大批老顧客懷舊感嘆:“我的青春結束了。”
公開資料顯示,許留山是誕生于中國香港的甜品連鎖品牌,專門售賣甜湯、甜品和小食,于2004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鼎盛時期,全球門店數量一度接近300家。但近幾年,由于業績不好,逐步關停了多家門店。記者搜索后發現,曾有多家許留山的廣州,目前僅有一家留存。
而在許留山之外,滿記、鮮芋仙、哈根達斯等老牌甜品也頻繁被爆出關店傳聞。通用磨坊(哈根達斯品牌所屬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就曾直言,中國哈根達斯的銷量下降,是門店客流量減少所致。
作為品牌熱度風向標的百度指數顯示,近幾年傳統甜品的熱度在不斷下降。以許留山、滿記甜品、冰雪皇后3個品牌為例,2013—2017年,是它們的搜索熱度最高的時期,2018年左右,熱度開始腰斬,此后一直萎靡不振,2020年開始更是陷入了谷底。
新式茶飲出圈也不易
老牌甜品店迎來關店潮,是否就意味著新式茶飲高枕無憂?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37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奶茶、茶飲”的茶飲相關企業。且近五年來,茶飲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注冊量呈現顯著的逐年上漲趨勢。2019年和2020年,我國連續兩年新增超10萬家茶飲相關企業。以工商登記為準,截至2021年5月,我國今年已新增近4萬家茶飲相關企業。
與之相對應的,2019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為2044.8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市場規模縮減至1840.32億元。但艾媒咨詢預測,從長期來看,新式茶飲還將呈擴大態勢,預計2021年,新式茶飲將恢復甚至是超過疫情前水平,市場規模接近2800億元。
不過,在行業的繁榮之下,個體企業的生存卻不容樂觀。相關數據顯示,奶茶店的存活率僅為20%左右,絕大多數新開奶茶門店處于經營虧損狀態。
除此之外,新式茶飲中卷錢跑路、食品安全問題也屢見不鮮。在剛過去的5月,類似的事件就發生了多次。5月15日,馬伊琍為代言的品牌茶芝蘭涉及卷款跑路致歉;同一天,蜜雪冰城為3家門店因涉食品安全隱患被停業整頓而道歉;5月18日,鄭愷代言的茶主播被指虛假招商、騙取巨額加盟款……
艾媒咨詢報告還顯示,由于新式茶飲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所需生產技術含量低,產品配方容易模仿,且不同品牌制作新式茶飲的生產流程大致相同,因此目前行業內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從業績和擴張的情況來看,新式茶飲品牌不僅需要有持續、穩定的上升態勢,同時還應具備抵御市場競爭的高門檻,此外還要應對因擴張而帶來利潤萎縮的情況。”(記者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