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時便利店運營方發布告知函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于20日24時結束經營。擁有儲值卡等的會員可于21日前在直營店消費或退款。
12日下午,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家全時便利店發現,不少門店貨架空空如也,店員均表示剛知道閉店的消息,下一步如何安排并不知情。在位于西城區地鐵4號線陶然亭站附近的全時便利店內,結賬的消費者排起了長隊。一位消費者說:“這家店還有不少商品,有的店里啥都沒有。”店員告訴記者,“現在全場六折至七折,我們每上一批貨就被搶購一空。”美團、大眾點評網等平臺顯示,很多全時便利店門店處于休息狀態。
全時曾是北京便利店市場的佼佼者。2017年底,全時曾雄心勃勃地提出“百城百萬”計劃,宣稱要投資百億元,5年覆蓋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2018年,全時拓展至北京、南京、天津、長沙、成都等10個城市,門店數近800家,僅在北京就有400多家門店。
沒想到,2018年11月份,全時母公司復華控股公司旗下P2P平臺海象理財“爆雷”,直接將危機傳導至全時便利店。其后,全時北京、天津、廊坊、成都4個城市的500家門店歸于新股東山海藍圖公司。疫情襲來,山海藍圖接手1年零3個月的全時便利店再次面臨困境。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便利店行業增速在整個零售業態中處于最快水平,平均增速達18%,是各業態中發展態勢最好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母公司資金鏈斷裂往往殃及池魚,曾在北京市場風生水起的鄰家便利店也已黯然離場。
便利店這一業態的特征是靠年輕人、堂食快餐等引流,但疫情造成企業停產,大城市的商場、辦公區域周邊便利店客流與銷售額銳減。全家中國便利店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特別助理童偉國表示,疫情期間出現了“四少”現象,即少移動、少出門、少接觸、少到店。
對全時便利店的退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認為,其中既有自身經營問題,也有疫情影響因素,但便利店行業整體復蘇態勢是向好的。一季度,便利店行業整體銷售同比下滑15%左右,4月份以后行業正陸續恢復。
疫情后,便利店行業發展前景將如何?北京港佳好鄰居連鎖便利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畢震認為,“便利店有很好的發展空間。中國地方大、各地各有特色,不一定只有一種模式能成功。現在來看,特許加盟是一條路,比如美宜佳,目前在國內有2萬家店;強服務是一條路,比如7—Eleven;‘高科技+線上’也是一條路,比如便利蜂;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也是一條路,比如唐久便利。條條大路通羅馬,可能還有新路”。
對不少從業者來說,這次疫情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企業必須“強身健體”。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無論資本有多熱,企業都要保證現金流健康,培育自身造血功能”。王洪濤強調,“疫情之后,行業應該更加關注掌控資金鏈安全,打造供應鏈與數字化能力。便利店依然有發展前景和增長空間,需要企業長期有耐心地經營”。
據最新消息,山海藍圖正在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幫助全時走出困難。山海藍圖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已經介入,積極協助解決遺留問題,幫助企業恢復經營。這充分顯示了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關心與支持”。(記者 王 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