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影響不斷擴大,全球各大市場近期波動劇烈。在恐慌情緒的蔓延下,各類資產紛紛下跌,股市更在短時間內出現了巨大跌幅。同時,為應對疫情的負面影響,全球的流動性投放進一步加大,資金面的寬松導致市場利率持續走低,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產品的收益率也難以避免地出現了下降。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使現金管理產品收益中樞在繼續下行,但由于市場仍處于不確定性,貨幣基金依然是普通投資者較好的避險選擇。據業內某大型貨幣基金經理表示,其管理的貨幣基金在春節后受到資金明顯的青睞,基金規模較2019年底已經快速增長了30%。
市場存不確定性 資金流入貨基避險
受疫情影響,近期歐美股市調整尤為明顯,美股更是在一周之內數次熔斷。向來有著避險資產美譽的黃金,也出現了明顯調整,可以說近段時間,各類資產都有較高的風險敞口。
在各類資產均沒有太好表現的情況下,貨幣基金獲得了避險資金的青睞。3月6日至3月27日,A股股市出現大幅下跌,但多只場內貨基的規模增長較快。比如目前場內最大的貨幣ETF,在該期間場內規模增長近200億元。
同時,從海外市場來看,3月18日當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MMF)總資產規模升至紀錄新高的3.94萬億美元(2009年1月曾達3.92萬億美元),主要原因來自政府型貨幣市場基金 (Government MMF) 單周2490億美元的創紀錄流入(此前最高單周流入記錄為2008年9月的1760億美元)。
華創證券指出,美國MMF按投向可分為政府型、優先型、免稅型(Tax-Exempt MMF)三種,政府型MMF主要投向國債、政府機構債券和回購等低風險、高流動性資產,因此成為流動性緊張大環境下資金的“避風港”。
雖然隨后各國政府都陸續啟用了各種貨幣寬松工具,流動性變得充裕,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一味進行貨幣寬松對當前實體經濟所面臨的潛在沖擊幾乎是無效的。申萬宏源表示,考慮到海外疫情防控難度遠超2個月前的中國,短期內全球經濟衰退或難以避免。預計基準情形下,全球除中國外全年經濟增長0.5%,若疫情持續時間較長,這一增速或低至-1.1%,其中二季度大概率陷入衰退。
可見,從全球來看,目前各大市場依然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適當的配置避險資產仍是目前投資者最好的選擇。
相比其它避險工具 貨基仍是較好的選擇
隨著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到來,利率也正在不斷下行。受此影響,近期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不斷走低。
從目前全市場的貨幣基金來看,有超過3成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在2%以下,有機構人士表示,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中樞到了2季度時或仍將明顯下行。
盡管如此,相比于其它避險品種,貨基依然還有自己的優勢。一般情況下,當權益市場充滿不確定時,黃金,債券、貨基、國債回購等品種,是大多數投資者避險的常規選擇。但是從近期市場的表現看,黃金這類資產同樣沒能幸免。
債基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債基都是避險的,特別在市場面臨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高收益率債的風險較大,只有那些投資于信用等級較高,違約風險小的低風險等級債基,才比較安全。
即使與貨幣基金流動性最為接近的國債回購,在3月16日至3月23日市場大跌時,國債回購品種GC001最低時曾連續跌破1%,這也使得避險資金轉而選擇場內貨基。可見,在具有類似流動性的品種選擇中,貨基是相對較優的選擇。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過往來看,貨基曾多次經歷過市場最極端的情況,經受住了考驗,安全性較高。以國內最大的貨幣基金天弘余額寶為例,作為國民理財利器,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經經歷了一個牛熊周期,同時也經歷過市場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事件的沖擊,但從未發生過任何風險事件。
綜合來看,在疫情席卷全球的當下,盡管流動性寬松、利率下行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貨幣基金依然是較好的避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