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志峰 編輯/馬友友)隨著近日幾筆并購債成功發行,一股國資收并購出險房企優質項目的浪潮正在洶涌而來。
由于錢少貨多,不少民營房企優質項目“打骨折”,被業內戲稱為“撿魚”。
事實上,急于出售資產的不只是出險房企,在這場令整個行業都深陷其中的流動性危機中,絕大多數民營房企均或多或少需要“賣子”度日。
融創就是其中之一。
持續回血300億
1月20日,觀察者網了解到,融創近日已如約償還兩筆合計約42.5億元債務,包括一筆33.15億元境內可回售私募債,一筆9.36億元境內ABS。
其中,前者由國泰君安作為受托管理人的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期限為5+1+1年,將于2022年1月24日兌付回售部分的本金,融創已于1月19日將本次回售部分的本金及利息共計33.15億全額劃轉至指定賬戶。
后者由申萬宏源作為管理人的申萬宏源-融創集團應收賬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期限1年,將于2022年2月9日到期兌付,融創已于1月20日將本次優先級本金、收益及相關費用9.36億元全額劃付。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兌付后,融創在今年第一季度已沒有公開市場債務到期。
消息一出,當日融創股價大漲15.2%,報收10.9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就2021年全行業銷售情況而言,融創的表現已稱得上優秀。
數據顯示,融創2021年累計銷售金額為5976億元,位居行業第三,同比增加4%;雖未能如約完成年初制定的6400億元目標,卻是Top3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房企。
銷售額位居前兩名的碧桂園和萬科,同比上年分別下降4%和12%,分別完成年初目標的95%和79%。
從全行業來看,2021年順利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房企僅有綠城、濱江、金地、越秀、華潤等7家,在所有發布銷售目標房企的二成,其余八成房企均失約。Top100房企的累計銷售額較2020年同比也降低3.5%,屬2011年來首次下滑。
市場下行疊加預售資金監管、融資收緊等因素,房企現金流大都面臨危機,不得不各顯神通,開始“瘦身”。
就融創而言,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10月以來,融創通過股權配售、大股東借款、資產處置等途徑持續回血,總計已回籠資金約300億元。
連售三大綜合體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融創的處置資產進度來看,優先被擺上貨架的恰恰是此前最被企業看好、孫宏斌屢屢親自站臺、一度有分拆上市傳聞的融創文旅綜合體,接盤方分別為武漢城建、首創置業和華發3家國企。
天眼查資料顯示,1月17日-18日,融創位于武漢的甘露山文創城項目和一江源項目股權接連發生變更。
其中,甘露山文創城由融創聯合武漢國資委旗下武漢城建共同打造,此前雙方各持股50%,項目定位為世界級一站式文旅綜合體,規劃用地面積1.1萬畝,總投資700億,建成后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冰雪娛樂綜合單體、全球最大的水主題綜合娛樂度假區、中西部最大的主題文旅項目。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1月17日,融創將其持有的35%股權轉讓給武漢城建,變更后,融創僅保留15%股權,武漢城建成為項目實控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創轉讓股權的價格相較評估價打了4.1折。
次日,融創位于武漢的另一大項目一江源亦發生股權變更,大股東由融創變更為北京老牌國資房企首創置業。
公開信息顯示,該項目地塊為融創2019年以70億元的價格拿下的武漢硚口區“地王”項目。意圖打造成為武漢市大型的城市綜合體,占地面積約為13.86萬平方米,用地性質包括居住、小學、商業、商務、社會停車場、綠地、文化設施、文物古跡、公園綠地等。
此外,近日融創又傳出已出售昆明文旅城項目股權的消息,接盤方華發同樣為地方國資房企。
天眼查顯示,早在2021年12月31日,昆明融創文旅城二期的項目開發公司昆明華創云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華創云”)股權歸屬悄然變更。
在此之前,該項目由融創冠名并操盤,企業與珠海國資房企華發、昆明國資房企云安分別持股40%、40%和20%,法定代表人為融創的王志剛。
而此次,融創以12億元價格出讓所持40%股權給華發,后者持股比例增至80%,云安持股比例不變,法定代表人也變成為華發的汪宏。
據知情人士透露,融創轉讓該項目股權的代價實為14億元,除現金代價12億元之外,還包括債權2億元;股權變更后,融創雖無任何股權,但根據合約,項目產品、服務和配套等仍然由融創來操盤。
有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在如今行業現金流普遍持金的背景下,房企普遍采取收縮防線、聚焦主業過冬的戰略。融創文旅項目原本就來自于萬達,雖然近年來拓展速度很快,但相較于住宅開發主業依舊規模較小。因此,企業斷臂求生也在意料之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