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很多創新科技企業,北交所能夠為這些企業提供新的機遇以及上市機會。”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于11月15日正式開市,首批登陸北交所上市的81家企業中,北京市有11家企業位列其中,包含1只新股企業和10只精選層平移企業,行業主要涉及軟件服務及生物醫藥等領域。多家首批北交所上市的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登陸北交所將為公司在融資和品牌效應方面帶來諸多助力。
“我們非常期待北交所開市”,作為首批登陸北交所上市的企業之一,穎泰生物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2015年掛牌新三板到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因此十分期待北交所的開市。”
“雖然以前也有很多融資政策,但是市場受眾有限”,針對登陸北交所會給公司帶來的發展變化,上述負責人表示,“一是北交所上市后公司的估值和流動性或會有一定回歸,也會為公司再融資帶來便利;二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比如,信息披露以前是通過主辦券商來進行,現在逐步可以‘直通車’了,這雖然對于企業管理運營規范要求更高,但對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北交所作為一個良好的資本平臺,可以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談及北交所對公司帶來的發展機遇,中航泰達董秘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新三板掛牌公司變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司定位隨之發生改變,借由北交所制度優勢,或將有利于擴大公司的融資力度,助力公司發展,還可以擴大公司品牌效應。”
首批在北交所上市的11家“京籍”企業中,除穎泰生物以及中航泰達外,還有同輝信息、凱騰精工、三元基因、諾思蘭德、觀典防務、流金歲月、國源科技、殷圖網聯、恒合股份等9家企業。
“北交所首批上市的公司主要來自信息技術、醫藥、機械設備等行業,多數企業均是細分行業的龍頭,部分企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業績較為穩健,又具有較高的成長性。”楊德龍表示,“這些公司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登陸北交所后,將獲得資本支持,從而有助于企業發展。”
此外,北交所的投資市場活躍度也有望高于新三板。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后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首批投資者超400萬戶。
“北交所將投資者的準入“門檻”設定為50萬元,與新三板相比大幅下降,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其中,這為北交所開市后的交易活躍度提供了一定保障”,楊德龍表示。
此外,根據11月15日起施行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試行)》顯示,10只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盤中價格較當日開盤價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需臨時停牌10分鐘。除新股上市首日外,北交所股票全時段實施價格漲跌幅限制,限制范圍是前收盤價的上下30%,即從精選層掛牌平移到北交所上市的71家公司當日股票交易將實施30%的漲跌幅限制。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北交所交易需要謹慎,因為這些公司整體來看屬于成長期企業,投資風險較大,未來成長預期較高”。楊德龍建議,普通投資者若無專業的研究能力以及一定風險承受能力,需要謹慎參與、把握分散投資和資金總量控制的原則,防止出現資金過于集中的風險。
( 作者:李喬宇 賀王娟編輯:王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