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熟金融市場中,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很大,對投資者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要求很高。
□ 對銀行而言,收緊外匯和黃金等中間業務,將減少部分中間業務收入,但這類收入占比小,不會對銀行整體中間業務產生影響。
銀行收緊貴金屬、外匯相關業務的態勢還在持續。近日,興業銀行再發公告稱,將于11月15日后對尚未自行結清倉位的賬戶貴金屬、賬戶外匯客戶持倉進行集中平倉、集中解約。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對貴金屬、外匯等業務進行調整,調整方式包括上調貴金屬、外匯業務交易起點數量(金額),下調單筆交易上限和單一客戶持倉限額;上調產品風險等級和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要求等。專家認為,銀行收緊此類業務旨在防范相關市場風險,外匯產品、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等高風險投資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近期,部分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主要是為了防范潛在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方面是防范市場風險。目前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經濟復蘇不平衡,各國政策分化,通脹和美聯儲政策前景不確定性繼續困擾市場,波動偏劇烈。另一方面也是防范機構市場聲譽風險。部分銀行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對相關業務進行調整,也有助于降低潛在投資業務糾紛和市場聲譽風險。
對于收緊貴金屬、外匯業務的原因,多家銀行在公告中也提到,是為了“順應市場形勢變化,防范業務風險,保護投資者權益”,并提醒貴金屬、外匯市場風險較高,建議投資者注意市場風險,謹慎投資。
“外匯產品、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等是風險較高的投資品種。以往部分銀行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失,營銷宣傳中并未充分揭露投資風險。”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展望未來,匯率將呈現雙向波動,特別是人民幣與美元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商業銀行調整外匯、貴金屬等業務相關政策,提高交易門檻,是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具體舉措,是必要的。
實際上,外匯、貴金屬等投資理財的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監管的態度也很明確。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經強調,在前期發生風險的金融衍生品案例中,有大量個人投資者參與投資。從成熟金融市場看,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非常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原因在于,受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預測的多種因素影響,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很大,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外匯、貴金屬業務作為銀行中間收入業務的來源之一,收緊在業務上會不會對銀行和投資者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對此,周茂華認為,部分銀行收緊該類型業務將減少部分中間業務收入,但這類收入占比小,不會對銀行整體中間業務產生影響。
專家表示,對投資者來說,如果想投資此類業務,建議去相關期貨交易市場進行投資交易,而外匯業務由于本身杠桿較高,且當前面臨著美聯儲利率政策的變動,不建議投資者過多參與高杠桿外匯市場交易。
( 作者:姚 進編輯:李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