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金朝暉
中國小康網訊記者金朝暉上海報道 11月5日,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合作促發展:全球農業貿易與鄉村振興”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這是虹橋論壇首次設立農業分論壇,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內外政界、學界、業界齊聚一堂,圍繞共同促進全球農業貿易發展和鄉村振興進行交流研討,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確保農業產業鏈穩定和供應鏈暢通、創新農業貿易業態模式等凝聚智慧與共識。
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主旨演講中指出,農業貿易是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鄉村振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農業貿易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貿易。當前,應對全球共性挑戰,各國應加強糧食安全、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政策與人文交流等領域合作,共同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助力早日實現零饑餓、零貧困目標。
部副部長任洪斌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為全球農產品貿易提供更多機遇,也將為中國鄉村振興開辟廣闊前景。商務部將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推動全球農產品供應穩定。
意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表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發展農業經濟,意大利在鄉村發展方面有豐富經驗,愿與中國一道,為推進全球農業貿易和鄉村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阿根廷駐華大使在視頻發言中表示,世界面臨著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等挑戰,符合規則、穩定、可預見的農業貿易至關重要。各國需要合作建立可持續的生產體系,保障食品安全,制定明確的貿易規則,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在對話討論環節,研討嘉賓普遍認為,農業貿易有助于各國產業參與全球競爭、調整優化結構、擴大特色優勢,鄉村振興將帶動多樣化高品質的農產品消費需求,拉動貿易增長。全球農業貿易面臨許多風險挑戰,各國應共同努力,促進產業鏈穩定和供應鏈暢通、推動農業貿易轉型升級、加強產業和貿易政策交流,促進農業貿易健康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曉華認為,農業貿易為產業發展和農民富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收入來源,為生產要素配置提供強大資源平臺。
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樊勝根表示,國際社會應放棄貿易保護行為,減少農產品流通限制,暢通貿易通道,利用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為農業貿易注入新活力。
先正達集團中國總裁、黨委書記覃衡德表示,推動農業服務走出去,要在加強引進全球先進科技的基礎上,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服務能力、打造服務品牌,參與全球農業價值鏈合作。
路易達孚集團全球首席商務官兼亞洲區總裁周學軍表示,在農業貿易開放和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必須做追求共贏的合作者,加強對技術的重視、創新和應用。
“外資企業在農產品進出口、農業技術交流和推廣、農民發展等方面為中國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并幫助中國的扶貧和農村發展經驗走向世界。”嘉吉亞太區總裁安博泰說。
部分國家駐華使領館以及相關地方、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等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