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合肥院”)建成的我國首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自2017年運行以來,成功預警燃氣泄漏燃爆、供水管網泄漏、路面塌陷、橋梁事故等突發險情6000多起,開創全國首個城市生命線安全的“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并獲國家推廣。
清華合肥院是清華大學的派出研究院,由清華大學、安徽省、合肥市三方共建的新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于2013年12月開始建設,2016年1月正式運行。立足支撐安全學科發展,服務地方安全發展,清華合肥院執行院長袁宏永教授團隊面向城市安全發展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城市燃氣爆炸、橋梁垮塌、路面塌陷及城市火災等高發事故的防控難題,首次提出“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的概念,圍繞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突破、智能裝備開發、工程系統建設以及管理模式創新等長期攻關,發現了多項影響城市安全的新型隱蔽風險,攻克了一系列城市風險防控預警技術難關,聯合地方政府、產學研結合,建成了我國首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以下簡稱“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該系統自2017年運行以來,成功預警燃氣泄漏燃爆、供水管網泄漏、路面塌陷、橋梁事故等突發險情6000多起,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下降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70%,實現了城市安全運行管理“從看不見向看得見、從事后調查處理向事前事中預警、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的根本轉變,有效發揮了拱衛城市安全的科技“哨兵”作用。
2021年以來,袁宏永教授團隊的工作得到國家肯定,成為全國學習、推廣的樣板。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專門現場調研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經驗做法,并于9月22日下發《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經驗做法,切實加強城市安全風險防范工程的通知》(安委辦〔2021〕6號),指出“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積極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初步實現對燃氣、橋梁等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的實時監測、分析預警和聯動處置,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國務院領導同志給予充分肯定,劉鶴副總理、王勇國務委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國有條件的城市全面推廣,有效防范城市安全事故(事件)發生”。通知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城市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說明對“清華方案·合肥模式”的高度肯定。
今年7月22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推廣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意見》(皖辦發〔2021〕22號),要求全省落地應用,部署由清華合肥院提供技術支撐、統一建設標準規范,升級建設安徽省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管中心,在全省16設區市開展安全評估和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到2022年完成一期建設任務、2023年有序開展二期建設。領導小組以省長、常務副省長、分管副省長為組長、常務副組長、執行副組長,袁宏永執行院長作為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全面組織“清華方案·合肥模式”在安徽的實施。
9月24日,國務院安委辦在安徽合肥召開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工作現場推進會,總結交流推廣合肥的經驗做法,來自全國31個省18個試點市(區)的領導考察了清華合肥院的城市生命線實驗平臺、橋梁安全監測實驗平臺、超大規模火災遠程監控實驗平臺和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及前端設備的安裝、運行狀況。
9月3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的通知》(建督〔2021〕71號),指出“近年來,合肥市堅持科技賦能,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2015年啟動城市基礎設施安全工程建設,探索出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新模式”。
“清華方案·合肥模式”之所以得到認可,其核心價值主要是通過產學研的深度協作,探索出一條以場景應用為依托、以智慧防控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內核、以市場運作為抓手的城市生命線安全發展新模式。一是以場景應用為依托,織密城市生命線立體監測“網絡”。“點、線、面”相結合,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二是以智慧防控為導向,打造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中樞”。合肥市成立國內首個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形成統一監測服務的運行機制。三是以創新驅動為內核,構建城市生命線科技治安“路徑”。先后攻克城市高風險空間識別、跨系統風險轉移和耦合災害分析等“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發出一批國內首創產品,為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提供強勁創新動力。四是以市場運作為抓手,夯實城市生命線產業發展“支撐”。清華合肥院與政府、企業對接,加快城市生命線工程復制推廣,推動當地安全產業發展。
目前,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正在全國快速推廣,未來將在更多的城市發揮安全運行發揮保護傘、護城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