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20年期間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明顯,任入一只產品,實現盈利的概率高達96.93%,其中有535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100%;同期接近2/3的A股下跌。
短期上漲易,長期堅守難。在空頭多頭不斷博弈的資本市場中,為投資者提供穩健可持續回報絕非易事。
過去三年,A股的走勢跌宕起伏。回顧2018年,前一年剛剛被廣大投資者定義為價值投資的元年,藍籌股大放異彩。2018年初市場情緒高漲,上證指數在第一個月便上漲了5.25%。然而,危機伴隨著火熱的行情滋生,樂視網資金黑洞、長生生物的疫苗造假等黑天鵝事件悄然而至,股市一瀉千里,跌跌不休。
直到2019年A股才結束單邊下跌趨勢,進入漫長的調整期。2020年,我國抗擊疫情效果顯著,在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下,GDP全球唯一正增長。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2020年A股紅紅火火,大盤以陽線收官。
與其費時費力追逐熱點或跟著“黑天鵝”心驚肉跳,不如布局長跑冠軍,而“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未嘗不是一種人生智慧。那么,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專業投資者”的公募基金表現如何?哪些產品的長跑耐力更為出色?又有哪些表現落伍需加警惕?
根據銀河、海通、Wind等多方數據,標點財經研究院近日再次聯袂《投資時報》,通過對中國基金業過去7年、5年、3年的海量數據展開統計研究,重磅推出《中國基金業馬拉松大師榜·2021》及不同時間段分榜。基于為投資者客觀梳理中長跑健將基金產品這一初衷,自2016年首次推出“中國基金業馬拉松大師榜”以來,這已是標點財經研究院與《投資時報》第六年推出馬拉松大師榜。
剔除2018年以后成立的基金后,在權益類基金組別中,3030只(不同份額分別計算,下同)能獲取數據的權益類基金2018年—2020年期間收益率平均為60.37%。獲得正收益的數量為2937只,占比達96.93%。換言之,任入一只權益類基金,在過去3年堅持持有,出現虧損的概率僅3.07%。多達535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100%,其中12只基金的收益率更是超過200%。主動權益類的整體表現優于被動權益類和QDII權益類基金。
為了對不同基金公司的整體表現進行比較,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對各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產品的3年期收益率進行了平均計算及排名。結果顯示,剔除相關產品數量不足3只的公司后,超千億規模基金公司中整體表現最差的是中融基金,國金基金則在百億至千億規模基金公司中墊底,而百億以下規模基金公司主動權益類產品平均收益率最低的則是中科沃土基金。
主動權益類:10只基金凈值翻兩倍
2018年—2020年期間,A股總體呈上漲態勢,其中上證指數累計漲幅為5.02%,深成指數累計漲幅為31.07%,而創業板指數的累計漲幅為69.24%。
然而,個股的情況遠不如指數樂觀。剔除2018年以后上市的股票后,兩市能獲取數據的3418只股票中上漲的有1193只,占比34.9%,而下跌的有2225只,占比為65.1%,接近三分之二。
相較而言,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賺錢效應突出,整體表現好于A股。在此3年期間,能獲取數據的2403只A股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66.45%,2378只產品錄得正收益,占比達98.96%。其中525只產品收益超過一倍,更有10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200%。
按照Wind數據分類,將A股主動權益類基金進一步細分,整體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普通股票型基金,270只產品3年期平均收益率為86.1%。在此類產品中,收益率超過100%的有99只,其中金鷹信息產業A、交銀醫藥創新3年間凈值翻2倍,收益率分別為230.11%、209.67%。與此同時,僅有1只基金的凈值出現下跌,為前海開源股息率50強,三年虧去5.17%。
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整體表現也較為亮眼,573只產品3年期平均收益率達78.9%。此類基金中,收益率超過100%的有163只,其中居首的為萬家行業優選,收益率為227.16%。。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管理的的中歐醫療健康A份額和C份額緊隨其后,收益率分別為192.63%、191.70%。相比之下,民生加銀精選等6只基金表現黯淡,過去3年未能為投資者帶來正收益。
靈活配置型基金數量最多,1514只產品3年期平均收益率為59.04%。此類產品中,收益率超過200%的有7只,其中,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A以286.62%的收益率,成為主動權益類基金過去3年“最亮的星”。而金鷹技術領先A、國金鑫新等8只產品的凈值則跌去10%以上。
在主動權益類產品中,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多空型基金數量較少,分別有28只和18只。其中平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為55.75%,而股票多空型基金表現較為遜色,平均收益僅為16.59%。
被動權益類:平均收益率為36.19%
2018年—2020年3年期間,A股被動權益類基金的整體表現略顯遜色,512只能獲取數據的指數型基金(包括增強指數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6.19%,其中有45只產品錄得負收益。
具體來看,增強指數型基金的投資回報相對較高,86只產品3年期收益率平均為49.59%。其中長城創業板指數增強A以116.35%的收益率居首,富國中證醫藥主題指數增強以113.32%的收益率排名第二。與此同時,只有1只產品的回報為負。
能獲取3年期業績數據的被動指數型基金有426只,平均收益率僅33.48%。其中有44只基金過去3年收益率為負,凈值跌幅超過兩成的有11只,包括信誠中證基建工程、中融國證鋼鐵等。
累計收益位居前列的當屬鵬華中證酒A,以205.69%的收益率在被動指數型基金中奪冠,第二、第三位依次是招商中證白酒A、國泰國證食品飲料,收益率分別為203.89%和154.91%。
權益類QDII:近三成產品負收益
受國外疫情影響,過去3年,權益類QDII的整體成績遜色于A股主動權益類產品。115只權益類QDII產品中有32只凈值出現下跌,占比近三成。
收益率超過100%的權益類QDII基金有10只。表現最好的是華夏移動互聯美元現匯和華夏移動互聯美元現鈔,收益率均為134.55%;緊隨其后的是華夏移動互聯人民幣,收益率均為134.25%。以上三只產品均為華夏基金劉平管理。
而排名末三位的權益類QDII基金均為油氣類產品,包括諾安油氣能源等。
基金公司:6家平均收益不足30%
將基金管理機構旗下的權益類產品3年期收益率進行平均計算,剔除相關產品數量不足3只的公司后(下同),千億以上規模的基金公司中表現最好的是泓德基金,11只權益類產品3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15.44%。其后為農銀匯理基金,23只權益類產品錄取得平均收益為86.84%。此外,興證全球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富國基金這3家公司旗下權益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高于80%。
而千億以上規模基金公司中整體表現最差的是中融基金,21只權益類產品3年平均收益率為40.16%,遠遠低于整體60.37%的平均收益率。中信保誠基金、興業基金等排名也相對靠后。
規模相對較小的基金公司業績分化更為明顯。在百億至千億規模基金公司中,表現最好的是寶盈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的3年期平均收益率達到91.55%;其次為信達澳銀基金,11只權益類產品錄得平均收益為90.68%。整體表現最為遜色的是國金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的3年期平均收益率為13.5%。
在2018年—2020年期間,百億以下規模基金公司中,長安基金表現最好,權益類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90.63%;其次為益民基金,權益類產品錄取得平均收益為76.87%。而整體表現最差的是中科沃土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8.3%。權益類基金平均回報不足30%的還有先鋒基金、東海基金和江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