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煤炭、化工和鋼材等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影響,8月PPI同比漲幅創下13年新高。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部分中下游企業經營壓力倍增,陷入產品漲價丟失客戶、產品不漲價經營困難的兩難境地。
“部分原材料漲價使得公司的經營壓力很大,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在行業比較普遍,”深圳一家機械行業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我們也想提價,但本來產品的附加值就不太高,如果漲價容易被競爭對手搶了訂單。”
對此,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表示,從半年報毛利率來看,中下游的交運、輕工、紡織服裝、農林牧漁、公用事業毛利率下滑幅度超20%,或受大宗商品漲價沖擊影響。
對于商品漲價的影響,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稱,“上游工業品漲價同步帶來中下游行業成本壓力,而由于部分行業需求較弱,沒法通過提價來轉嫁成本,最終企業的毛利率和盈利都被壓低,上游漲價甚至會對部分耐用消費品需求形成抑制,總體來說對中下游行業不利,預計三季報不少公司會出現業績環比下滑。”
其實,部分消費股如金龍魚、海天味業等中報就顯示出增收不增利。如金龍魚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8.7%,凈利潤卻同比下滑1.2%。
根據記者梳理,為了應對原材料漲價壓力,上市公司采取的舉措主要集中在四方面:調整市場策略、終端漲價、進行套期保值、依靠一體化產業鏈優勢。
近期,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保供穩價舉措。為發揮儲備市場調節作用,7月國儲局組織投放了首批國家儲備銅、鋁和鋅,共計10萬噸。另外,我國還向市場投放了部分政府煤炭儲備,在供需偏緊時段有效補充市場供應。(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