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主動權益新基金建倉需要多久?一只主動權益新基金虧掉近15%需要多久?兩個問題的最短紀錄,也許正在被匯安均衡優選(010412)打破。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成立于2月9日的匯安均衡優選,2月26日的最新凈值為0.8588元。也就是說,短短九個交易日,這只新基金就跌去了14.12%,讓人瞠目結舌。
“這是老將鄒唯管理的,兩天就建滿倉,實在想不到!估計現在各方都在對匯安基金施加壓力。”滬上某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匯安均衡優選是一面鏡子,不僅透視出投資老將在火熱行情中的迷失,也反映出公募基金大干快上的冒進風險。
首席投資官建倉只需兩天?
公開信息顯示,匯安均衡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月1日開始發售,2月3日宣布提前結束募集。借助招行強大的渠道,最終募集規模8.2億元,得到12638戶投資者認購,成績相當不錯。
“提供和‘雙十’基金經理攜手的機會”是匯安均衡優選募集期間主要的宣傳口號。所謂“雙十”,指的是任職基金經理10年以上、職業生涯年化回報10%以上,說的是基金經理鄒唯。
鄒唯從業經驗超過20年,曾就職于長城證券,2003年6月進入嘉實基金研究部,曾擔任基金經理、主題策略組組長、董事總經理。2017年12月其加入匯安基金,現任首席投資官,管理4只基金,管理規模21億元。《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4日,鄒唯剛被任命為公司副總經理。
“當時客戶經理推薦時,說投資老將風格穩健,目前的跌幅我難以接受。”有購買匯安均衡優選的投資者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2月26日,匯安均衡優選凈值為0.8588元。也就是說,僅僅九個交易日,這只新基金就跌去了14.12%。而同時成立的其他基金公司產品,跌幅一般在5個百分點以內。
“很可能春節前的兩天,也就是2月9日、10日,新基金就建倉完畢了,倉位還比較重,買的可能是抱團股,否則節后不可能有這么大的跌幅。”上述滬上公募人士對《金證券》記者分析,對主動權益基金來說,兩天的建倉期突破了自己的認知。“按照合同約定,基金建倉期一般是1-3個月,去年市場好的時候,不少新基金加快建倉,但也要兩周左右。”
押注抱團股體現了“持股自信”
春節前,連普通投資者都察覺抱團股風險已經很大,為何老基金經理會這樣操作?
對此,匯安基金人士回應:下跌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建倉節奏比較快,一方面是方向剛好切到這次調整的主要板塊。但是反過來,如果盤整上漲,很可能也是漲得最快的。“只要大是大非的問題把握好,中長期沒有問題。”
匯安基金人士還表示,對于建倉節奏,基金經理在產品發行前是有一定判斷的。“但是,黑天鵝出現,春節期間資源品價格上漲,導致通脹預期起來了,結果龍頭股松動,出現了下跌。”
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春節長假變數一向很大,加上今年節前海外市場已經大幅波動,資源品上漲也不是假期時的黑天鵝,而是早有預期。“老基金騰挪不容易,難避免大幅下跌情有可原,新基金跌幅這么巨大,鄒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匯安基金人士稱,“對鄒總來講,他更看重長期賽道,持股比較集中的原因是基金經理本身對于個股的研究非常深入,更愿意去集中持股,體現了對自己持股的自信。”
翻看匯安均衡優選的產品合同有這樣的表述:股票資產投資比例為60%-95%,將通過優選行業、精選個股,力求通過均衡的組合估值和行業分布,在充分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營銷總監親自出馬防“殺跌”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由于短期跌幅太大,不少購買匯安均衡優選的投資者目前通過各種平臺表達自己的不安甚至憤怒。
在東財網基金評論區,有基民留言,“2月初才完成募集的資金,匆忙兩天時間就建倉完畢,是不是太草率了?難免讓人懷疑你們的專業度和責任心,就像大家常說的‘反正不是自己的錢’!目前這種情況希望你們以匯安公司的立場盡快拿出挽救方案!”還有基民表示,在支付寶上,對匯安均衡優選的負面評論被刪除了。
面對客戶的氣憤和焦慮,匯安基金已有專人“匯小安”在東財評論區維護秩序。記者注意到,“匯小安”表示:匯安均衡優選的配置和鄒總其他產品差不多,新能源、光伏、軍工都是很好的長期賽道,而且個股業績非常好。不過,“這一次確實我們在時點上運氣一般,建倉相對比較快,所以回撤也比較大。”
匯安基金人士對 《金證券》記者解釋,“匯小安”是公司營銷總監。因為產品回撤確實比較大,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用普通客服人員來對接未必能把產品講清楚,所以由公司渠道營銷總監親自出馬服務。
至于支付寶上的評論,匯安基金表示沒有刪,不會刪,也沒權限刪。“只有一些涉及敏感詞匯的評論可能會被系統自動刪除,但數量不會太多。”匯安基金稱:客戶的宣泄和對基金、基金經理、基金公司的反饋,是一個正當的突破口。只有客戶把情緒宣泄了,客戶才能穩定下來,才能更好地長期持有。“中國基金最大的問題不是追漲而是殺跌,所以我們目前主要解決的還是殺跌的問題。而殺跌更多的是讓客戶的情緒穩定下來。”
“殺跌這個詞比較講究,大白話就是擔心基民贖回。”上述深圳公募人士笑稱。
匯安否認有短期考核壓力
采訪中多位人士坦言,自2019年以來的基金大爆發,把不少從業者的心態搞亂了、搞壞了,大家都在橫向比、縱向比,短期比、長期比,每天都在比,想盡一切可能抓住更多機會做大規模,“賭性變重,吃相也不大好看。”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匯安均衡優選之所以出現成立9個交易日就虧掉近15%的極端情況,和匯安基金的企業文化可能也有一定關系。“個人系公募,對業績的追求會更加激進一點。鄒唯的雙十過往成績,更多是因為當時在嘉實基金。”
資料顯示,2016年4月成立的匯安基金是業內首家全自然人、由內部核心專業人士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去年末數據顯示,雖然成立不足5年,但公募規模(剔除貨幣和短期理財)已達312億元。在規模快速擴張的背后,匯安基金也面臨迷你產品眾多、部分基金瀕臨清盤的窘境。
作為個人系公募,匯安是不是對基金經理有更大的考核壓力?
對此疑問,匯安基金人士回復:公司戰略沒有變激進,我們尊重每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公司考核原則基本上是按照中長期、三到五年的業績為考核指標,并沒有對基金經理造成短期考核壓力。我們對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尊重,對基金經理個人對市場的判斷和投資理念也給予尊重和一定的空間。
在嘉實基金任職期間,鄒唯所管理的嘉實穩健曾經實現超過200%的任職回報。
但《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除了匯安均衡優選外,鄒唯如今在匯安基金還管理3只基金,從在管產品的規模和任職回報等實際情況看,再現當年輝煌似乎要打個問號。(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