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A股以全線上漲完美收官,然而作為權益類基金,華泰柏瑞多策略混合(003175)卻遭遇了單月凈值虧損5.74%,其實即使從2020年全年看,該基金的業績也讓人失望,在同類產品均值漲幅高達41%、滬深300指數上漲27.21%的情況下,該基金凈值還下降了2.93%。
數據顯示,華泰柏瑞多策略混合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受益于2017年和2019年的牛市行情,該基金截至今年1月11日的累計收益率為31.69%,累計單位凈值1.3169元。
可惜時過境遷,去年其糟糕的凈值表現很大原因來自于持有的重倉股。根據此前公布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中南建設、洪城水業、中國建筑、榮盛發展、中國鐵建、華僑城A、成都銀行、興業銀行、建發股份、華夏幸福。行業上看,建筑和房地產占了很大比重,其次為銀行和公用事業,而這種投資風格貫穿了2020年全年。
眾所周知,過去幾年的宏觀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對房地產行業形成壓力,再加上去年初疫情對經濟的干擾,順周期行業出現了較大的下跌,并且長期處于萎靡狀態。相反的,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快速消費品由于需求和業績的穩定,備受資金追捧,形成了明顯的結構分化行情。
在2020年里,華泰柏瑞多策略混合一直由楊景涵獨自管理,其也是自該基金成立就一直參與管理的兩位基金經理之一。楊景涵在2020年一季報中表示:“市場過分押注未來中國經濟在內外壓力下的強行轉型并嚴重加劇了本已極度分化的市場結構程度,以傳統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盡管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盈利水平以及穩健的業績增速,但估值被過度壓制,以新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盡管成長性的確可以預期,但估值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理性分析的范疇,這種市場結構可能將變得越來越脆弱并最終導致較大的結構風險。我們預期二季度這種結構性風險可能將會有所釋放,我們將謹慎行事,盡力避免這種風險會給基金凈值帶來的潛在傷害。”
很明顯,楊景涵更傾向于持有估值較低且盈利穩健的股票,這從前十大重倉股中也可見一斑。可惜市場并沒有發生楊景涵預想的轉變。在去年二季報里,楊景涵繼續稱:“2020年二季度經濟持續復蘇,國內新冠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經濟基本面反彈較好。但是市場對經濟復蘇預期非常謹慎,因此反復在存在結構性泡沫的領域炒作,使得市場扭曲到了一個歷史頂峰。以傳統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估值被過度壓制,以新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估值水平遠遠超越了理性分析的范疇,這樣的市場結構未來大概率將再平衡,我們預期三季度發生再平衡的概率進一步增加。”
在三季報里,楊景涵繼續表示:“傳統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估值被繼續極端壓制,以新經濟為主的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則繼續遠超理性分析的范疇并走向極端,這樣的市場結構未來必然會再平衡。”并預計“四季度價值可能會明顯超越成長,本基金在四季度可能將有機會提升凈值,獲得超額收益。”
但現實情況是,華泰柏瑞多策略混合在2020年四個季度的凈值表現分別為-12.84%、3.81%、5.59%、1.60%。楊景涵認為最有機會提升凈值的2020年四個季度的業績表現反而比上個季度出現明顯下降,而同期的同類產品均值的漲幅卻達到了10.86%。
2020年12月30日,楊景涵沒有等來市場風格的轉變,卻等來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當天,華泰柏瑞發布公告稱,楊景涵離任華泰柏瑞多策略混合的基金經理職位,由董辰接任。離任日期是2020年12月29日,離任原因是公司內部工作安排。
資料顯示,楊景涵2004年至2006年于平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資分析師;2006年至2009年9月于生命人壽保險公司,歷任投連投資經理、投資經理、基金投資部負責人。2009年10月加入華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專戶投資部投資經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任研究部總監助理及基金經理。雖然其管理公募基金的時間長達5年以上,但目前楊景涵僅管理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混合這一只基金,該基金從2018年3月8日成立至今年1月11日的累計收益率為3.54%,累計單位凈值是1.0354元,在2020年里凈值虧損了5.06%。
接替楊景涵的新任基金經理董辰,曾任長江證券首席分析師,2016年6月加入華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投資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研究總監助理兼基金經理助理。累計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僅有167天。別看時間不長,但其管理著8只基金,規模合計達14.86億元。然而從任職回報看,跑贏同類均值的產品并不多。
根據華泰柏瑞富利混合的基金經理變動情況看,該基金在去年7月29日以前也是由楊景涵管理,重倉股風格同樣是建筑、地產、銀行。但董辰管理之后,該基金就變成了以制造業、傳媒、科技風格為主,并一舉扭轉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跑輸同類均值的現象,但由于董辰的管理時間較短,究竟其風格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考驗,還需投資者長期觀察。
據悉,華泰柏瑞基金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最新管理規模為1435.21億元,股權結構為柏瑞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AIGGIC)持股49%、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蘇州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記者 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