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一路領漲的醫藥股,8月份以來遭受回調,投資者關心醫藥后市何去何從。對此,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蔣秀蕾表示,醫藥近期的調整主要是市場情緒原因,部分公司和行業基本面非常健康,甚至達到了歷史最佳增速水平。據萬和證券統計,今年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合計803.29億元,同比增加17.81%,Q2環比增速為64.8%。
蔣秀蕾分析,今年前7個月,因為疫情原因醫藥板塊大幅領漲,表現出明顯的相對收益,如今受情緒影響正常回落。短期來看,醫藥行情受國內疫情過后三四季度的業績增長以及秋冬季節國外疫情反彈的影響,中期主要看疫情后期醫藥行業的總體復蘇情況以及國家針對疫情防控做出的整體行業投入比如疾控體系的建設等,長期主要看老齡化、城鎮化和疾病譜變化三大驅動因素給行業帶來的投資機遇。
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蔣秀蕾判斷,醫藥領域已經進入了存量經濟時代,尤其是帶量采購政策使得這個行業未來一定是跟大多數的必需消費品行業一樣往龍頭企業集中,小而美的歷史已經過去。醫藥行業真實存在的優勝劣汰情況其實遠遠沒有充分反映在股價里,醫藥行業白馬股相對于其他消費品行業的折價還很大,行業價值也沒在股價中充分體現出來。
蔣秀蕾認為,在醫藥行業遭受調整時沒必要風聲鶴唳,堅持看好優質賽道,同時關注行業內部政策、人才、投融資環境以及配套產業鏈完善背景下不斷涌現出的結構性機會。展望后市,蔣秀蕾看好的細分行業主要是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創新疫苗、CXO、醫療服務、連鎖藥店、IVD、高端消費品等。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狀況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相關指數的過往表現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也不預示本基金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