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壽險”)在官網發布1687條崗位信息,涉及省分公司部門負責人崗位328個,此外還涉及三四級機構班子成員及機構負責人等管理崗位。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年中加入中國人保壽險擔任董事長的肖建友正是此前中國人壽(601628.SH)鼎新工程的負責人。可以預見的是,在其轉赴中國人保壽險后,鼎新工程的精華要素也勢必隨之引進。
肖建友到任后,與被稱為“中國精算領頭人”的中國人保壽險總裁傅安平搭配,并在2019年10月啟動了“磐石計劃”,目的就是進一步夯實營銷隊伍的管理基礎。
未來,中國人保壽險會出現何種新局面,引人遐想。
構建“大個險”
記者注意到,中國人保壽險的專業人才招聘計劃,面向全社會招聘省級分公司、子公司負責人4人,三級機構負責人、省級分公司部門負責人99人,四級機構主要負責人225人。
此次招聘涵蓋安徽分公司、四川分公司、福建分公司、遼寧分公司等二三線城市,也涉及北京分公司、廣東分公司等發達地區。
招聘條件顯示,對機構負責人、大個險部門負責人等管理崗位,需要“大個險”管理經驗豐富,熟悉壽險個險隊伍建設、業務銷售及企劃等相關工作。例如,對分公司部門負責人的要求是,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曾任省分公司、三級機構中層干部或四級機構主要負責人,且任職3年以上。此外還需要十年以上壽險工作經歷,熟悉壽險個險隊伍建設、業務銷售及企劃等相關工作;“大個險”管理經驗豐富。
而對于三級機構負責人(含主要負責人及“大個險”分管總),其要求與之相似,也是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大個險”管理經驗豐富。職責則為負責本機構團隊建設、經營管理、風險管理、綜合協調等工作,確保年度工作任務及經營發展計劃的全面完成。四級機構負責人則需更年輕,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不過優秀者可適當放寬。
中國人保壽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專項招聘是基于公司“大個險”戰略實施需要。
記者了解到,中國人保壽險“大個險”部門包括個人保險部、服務營銷業務部、企劃部、培訓部、綜合金融部。這與中國人壽“大個險”部門包括營銷發展部、收展發展部、個險企劃部、培訓部、綜合金融、個險運營部頗為相似。
事實上,中國人保壽險大舉招聘在今年業內頗為罕見。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不少公司均在壓縮市場招聘需求。不過,唯因如此,可以看到中國人保壽險轉型棋至中局,對個險專業人才需求的渴望。
磐石計劃
與中國人壽“鼎新工程”類似,針對營銷員隊伍,中國人保壽險推出了“磐石計劃”這樣一個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體系。“磐石計劃”于2019年10月份正式啟動,目的是要進一步夯實其營銷隊伍的管理基礎。
據傅安平介紹,“磐石計劃”按照一條主線、四大板塊、全面科技賦能的邏輯進行模塊化組裝,通過全國通用的制度、操作手冊、指引和工具分為隊伍建設、標準化職場、周單元經營、教育培訓、績優體系和全面科技賦能“5+1”板塊。
中國人保壽險相關負責人表示,“磐石計劃”為“大個險”戰略賦予新的意義與內涵,是“大個險”戰略在實操層面的延續和補充。“打地基是向下深挖,保證根基穩固,短期內不見得成效卓著,但卻利在長遠,體現‘磐石’之意。”
據其介紹,“磐石計劃”遵循業務底層邏輯,踐行“外勤主導、內勤督導” 專業經營模式,旨在建立“三個驅動”——機制驅動、內升驅動和專業驅動,從最小單元和經營陣地職場做起,打牢標準化職場的“軟件”根基,推動自下而上的管理變革。
“下半年我們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主要是把一些標準化、規范化的動作抓實抓好抓到位,要通過‘磐石計劃’讓我們的隊伍新增人力更快,而且要能賺到錢,隊伍能夠迅速地壯大起來。” 傅安平在中國人保集團年中業績發布會上透露。
與其他壽險巨頭一樣,中國人保壽險也在近期上線了新的基本法。新版基本法按照其隊伍建設“擴量提質”的發展策略,從制度設計層面將團隊管理向精細化、專業化轉變。
《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獲悉,其新版基本法改變主要表現在,降低低端管理利益及新人訓練津貼成本支出,推動實現分層經營。提高考核要求,差異化待遇配置,進而激勵真正具備營銷能力的隊伍;適當增加營銷員福利保障,增加醫療保障,建立養老金制度,吸引并提高營銷員留存。提高個人及團隊的13個月持續率要求,通過參會率指標進行基礎管理,此外將人保集團內部的業務協同也納入基本法考核。
中國人保集團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545.00億元,同比下降8.9%;今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壽險的已賺保費為659.71億元,同比下降5.9%。
中國人保集團解釋稱,主要是一方面主動壓縮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期交業務增量低于預期,業務規模同比下降所致。
2020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壽險個險代理人上半年月均有效人力124872人,“大個險”營銷員為51.2萬人,活動率約為24%。營銷員月人均首年規模保費2968元,月人均壽險新保單數目0.84件。
改革“變數”
中國人保壽險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大幅招聘個險干部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目前“3411工程”(記者注:所謂“3411”,是中國人保集團的一項發展戰略。具體來講,就是推動3家保險公司轉型、推進實施4大戰略、打好1場中心城市攻堅戰、守住1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大個險戰略發展到這個程度。
“重建個險隊伍是‘磐石計劃’中比較重要的部分,需要大量個險專業人才。以前中國人保壽險的團隊里偏銀保人才多一些,目前,隨著發展形勢的變化,缺個險人才。再加上目前監管對管理干部有交流的要求,避免其在同一個地方長期任職產生腐敗。種種因素之下,我們突然覺得無人可用了。”
中國人保壽險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本次招聘是延續2019年的集團戰略下的相關專項招聘,各省分公司負責人由總部按照實際工作需求調配、中心支公司負責人由省分公司按照實際工作需要調配,省分公司部門負責人招聘則主要針對“大個險”部門負責人。本次專項招聘未含其子公司中美保險銷售服務公司。
中國人保壽險成立于2005年,中國人保集團為其大股東。
在發展初期,中國人保壽險走的并非是目前發展大個險的道路,而是設定“資產規模迅速累積”的目標,走規模效益化的道路。但實際上這個 “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道路在前期其實主要依靠在銀保渠道銷售理財險。
一位曾任職中國人保系統某中心支公司總經理的人士告訴記者,銀保經營與個險經營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個險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業務員,更加重視個人的能力,不能靠天吃飯。銀保則不然,公司費用、公關能力、公司領導與銀行領導的個人私交關系等占了一部分比重。很多銀保工作人員與公司簽訂的是勞動合同,是員工制,而個險則為代理人制,必須有個人的人脈與專業技能,不少做銀保經營的人適應不了個險經營。此外,與個險重視續期不同,銀保更重視規模,業務結構也不一樣。個險很多是十年繳、二十年繳,而銀保多為三年繳、五年繳、躉交,很少能做出二十年的保費。
“人保壽險由發展銀保渠道到重視發展個險經營,原來的展業模式、管理模式、人力結構都發生了變化。”該人士說。
一位原中國人保壽險的銀保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人保壽險負責個險的那幫人不少就是之前發展銀保的團隊。而隨著幸福人壽擬任董事長王慧軒和擬任總經理廖定進這兩個中國人保壽險前高管的到任,預計又有一些人從中國人保壽險離職。
此次招聘,中國人保系統傳統國企的裙帶關系與體制機制也是一些業內人士的擔心。
一位在中國人保壽險工作多年的中層干部告訴記者,“國企人事中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裙帶關系。比如在分公司,有的是兩口子,有的是叔侄關系之類,這種情況特別多。”
該人士認為,“中國人保壽險不缺人,缺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