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很多行業遭受嚴重沖擊,但物業行業憑借著其“輕資產”、“高抗風險性”等特點逆勢上揚,普遍取得較好業績,弘陽服務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7月7日,弘陽服務正式登陸港交所。截至8月20日收盤,弘陽服務股價已由上市發行價每股4.15港元漲至每股7.70港元,漲幅高達85.54%。
8月21日,弘陽服務發布上市以來的首份半年報。報告期內,弘陽服務實現總收入3.23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長60.4%;錄得凈利潤(不含上市費用)3739萬元,同比增長64.6%;毛利潤8495萬元,同比增長67.6%;物業費收繳率96.3%,同比增長3.2%。
對于接下來規模擴張方面的計劃,弘陽服務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楊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7月份,弘陽服務成功上市,獲得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超額認購,而我們募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開展并購,進一步擴大物業管理規模,公司已預留約1.5億港元用于尋求策略性投資及收購機會。”
“雙輪驅動”助力在管面積擴大
眾所周知,弘陽服務的關聯公司弘陽地產一直以來堅持“住宅+商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在物業服務方面,弘陽服務也堅持“雙輪驅動”并于上半年取得顯著成效。
從中期業績數據來看,弘陽服務上半年在管面積穩步擴大,在管總面積同比增長46.5%至1872萬平方米。其中,商業物業在管面積3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3.4%;住宅物業在管面積14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1%。可以看出,各類物業在管面積均先快速提高,但商業物業板塊增幅更高,對整體規模增長拉動明顯。
隨著在管面積擴大,各類物業收入也在大幅提升。報告期內,弘陽服務實現住宅物業收入約1.33億元,同比增長81.2%;商業物業收入約8773萬元,同比增長20.5%。此外,報告期內,弘陽服務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約2.26億元,同比增長52.9%;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約6898萬元,同比增長50.0%;社區增值服務收入約2844萬元,同比增長261.3%。
“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盈利能力增強。”弘陽服務財務總監賈杰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以及社區增值服務三條業務線均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趨勢。
外拓業務收入占比提升
“從房地產企業中分拆出來上市的物業管理企業,初期一般依賴母公司的開發物業帶來的收入。”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中國整個存量物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一般上市以后,物業管理企業都忙于加快提升第三方收入占比。
從關聯公司收入和第三方物業管理收入的角度來看,弘陽服務也正在逐步兌現其在招股書中的承諾,即繼續采取措施減少對母公司開發物業的依賴。
今年上半年,弘陽服務的第三方物業在管面積占比為37.3%,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為33.4%。這意味著弘陽服務的獨立性在不斷提升。“在未來,第三方占比同樣是提升的,未來會保持這種趨勢,降低對母公司的依賴度。”賈杰如是表示。
“在各家物管都將第三方拓展和對外收并購作為核心發展戰略的時候,弘陽服務在這方面也不會落后。弘陽服務重視通過收購進行業務擴張,外拓能力也在持續增強。”弘陽服務管理層表示,公司也期望借助于第三方拓展和對外收購來擴大弘陽服務的管理規模和業務版圖。
此外,弘陽服務管理還表示,公司將上市募資款中的30%用于加強智能系統的研發和升級,其中22%用于購買、升級以及維護在管住宅及商業物業的硬件、設備及智能系統;8%用于研發及升級本集團的智能系統,特別是研發“弘陽小鎮”業務一體化平臺,也用于整合各種業務終端、改善不同平臺間的協同性及提升大數據分析能力、招聘并培養技術專家及研發團隊。(王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