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一筆已逾期一年多的信托計劃遲遲不能兌付,將中糧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糧信托”)推向輿論的風口。
據悉,該產品成立于2017年,由中糧信托作為受托人發起設立“中糧信托·長豐一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長豐一號”),信托期限為2年,規模2億元,分兩期成立,時間分別為2017年1月19日和22日。
然而,直至“長豐一號”項目違約已過去一個多月,中糧信托才啟動風險應急處理。
對此,記者致電中糧信托官網聯系電話了解該產品兌付情況,相關人員表示,公司已對此事件發布了聲明。
產品兌付成迷
眾所周知,近年來信托項目偶有出現“暴雷”的情況,致使個人或機構投資者“血本無歸”。
據信托計劃書顯示,“長豐一號”資金是向河南省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宋河酒業”)發放信托貸款,用于其日常經營。
但是在“長豐一號”成立一年后,項目方宋河酒業及其控股股東輔仁藥業就陷入了經營困境。公司相繼爆出欠薪、數十億的融資租賃借款和巨額對外擔保,其后又被上交所問詢,最終無力兌付。
由于“長豐一號”項目已到期且借款人出現違約,中糧信托向法院申請對輔仁藥業的股票及資產進行查封凍結。
但是在信托產品成立之時,某互聯網金融公司參與了該項信托計劃的發售,現被爆出信托公司未能履約。
有接近該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中糧信托旗下這款產品是該公司2017年發售的一款理財產品投資組合當中的一個投資標的,自2018年4月起此類產品即已不再發行。當時該互聯網金融公司控制風險的方式為分散投資,投資方也并非只有這一家。
“在這一理財產品的運營中,整體并未發生虧損,目前所有此類存量產品已經兌付完畢,全部產品在用戶端沒有任何損失。”上述人士補充道。
那么,“長豐一號”信托項目是否已經兌付完成?
對此,記者致電中糧信托官網聯系電話了解該產品兌付情況,相關人員表示,公司已對此事件發布了聲明。
在中糧信托的聲明中指出,受托管理項目“長豐1號”與個別媒體及微信公眾號報道、傳播的事實嚴重不符,誤導和欺騙廣大公眾,已經構成對中糧的誹謗與名譽侵權。
截至發稿,本報記者未收到其他關于“長豐一號”信托項目更詳細說明。根據北京市二中院公告,2020年7月13日將對輔仁藥業這700萬股股票第三次司法拍賣,參考價僅為2835萬元。
資產質量承壓
據天眼查顯示,中糧信托于2009年7月1日獲準開業,注冊資本金23億元,注冊地在北京。2012年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
目前股東架構為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持股76.0095%;蒙特利爾銀行持股19.99%;中糧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0005%。
2019年10月,中糧資本成為中原特鋼全資子公司,旗下信托等金融業務也已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由此中糧信托曲線上市。
雖然借道上市,但資產質量承壓明顯。
據2019年年報顯示,中糧信托實現營收5.14億元,同比下降6.2%;凈利潤1.26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47億元,同比下降22.31%。
資產質量方面,2019年中糧信托不良合計19.59億元,比年初增加15.20億元,增幅346.60%,不良率高達35.48%。
在固有資產分布中,金融機構占比59.48%,其他占比40.52%。而2018年固有資產分布中,證券市場占比23.75%,在2019年該數值為0。
中糧信托在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信用風險管控壓力較往年有所增加,原因在于2019年“去杠桿、去嵌套、去通道、破剛兌”的監管原則下,信托產品吸引力下降,渠道銷售難度加大,在原信托業務結構中占比較高的業務也將面臨進一步萎縮,從而帶動信托資產規模繼續收縮,加之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未來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某信托研究員對本報記者表示,信托公司固有資產不良率高企,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部分資產可能會暴露出新的風險。“不良率較高的信托公司應及時調整戰略布局,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
對于中糧信托發展戰略,其在年報中亦表示將強化投后管理,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已組建了投后管理部,不斷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并“通過完善風險閉環管理架構”來“推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