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資跟我們的工齡關系是相當大的,我們的養老保險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只要交費時間越長,退休金越高,只要交費基數越高,退休金也越高。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分析一下,就是養老金替代率。
按照未來我們的養老新模式,只包含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的情況。
如果我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賬利率始終跟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一樣。
那么我們按照60%基數交費40年,退休待遇可以拿到95%的實發工資。
由于我們養老金計算公式,兼具調整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按照百分之百基數繳費40年,退休待遇只能拿到80%左右的是實發工資。
可以說交費基數越高,養老金的替代效用越低。但是,雖然說替代效應越低,但實際養老金還是越高的。
實發工資是我們扣完了社保個人費用和公積金個人承擔費用后的剩余部分, 一般是我們只可以拿到80%到85%的繳費基數。
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如果我們當地的最低繳費基數是3000元,社會平均工資是5000元。
那么我們按照60%基數交費40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95%的實發工資。
實發工資是3000元乘以85%是2550元。
這樣我們的退休金也就是2420元。
而如果是按照5000元的繳費基數繳費40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80%的實發工資。
實發工資是5000元乘以85%等于4250元。
而我們的實際退休金待遇就是3400元。
100%基數仍然比60%基數高出一千元的退休金。
因此,我們的工齡也就是繳費年限很關鍵,有錢可以多交點,沒錢也可以少交點。但是只要交了,就比按照提高交費基數來提高退休待遇合算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