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過后,11月底的“黑色星期五”已經近在眼前。有的消費者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在亞馬遜等海淘網站進行另一場“血拼”。但是,理智的聲音在提醒我們:盡可能繞開那些購物陷阱,特別是假貨問題。
據國外媒體11月17日報道,亞馬遜網站上充斥著各種假貨,已經開始招致消費者的抱怨。亞馬遜前高管表示,這家電商巨頭去年曾斥資4億美元打擊欺詐和假冒行為,但擴大賣家規模的任務仍優先于打假。
讓亞馬遜陷入此次“假貨”風波的,是一款售價只要24.99美元的愛馬仕手鐲。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款手鐲看上去和愛馬仕的正品一樣,H標識同時也是搭扣,而且內側也有蝕刻的名字,但是這款第三方出售的手鐲,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山寨貨。哪怕你無法從價格上辨明其身份,商品評論也能夠告訴你一切了。一位買家9月在評論區說,“遠遠看去,人們恐怕無法將它和正品區別開來。我必須承認,他們確實山寨得很成功!”
雖然亞馬遜設計了發現假貨的算法,但是消費者卻可以在網站搜索框輸入類似“YSL假貨”這樣的字眼,然后就會發現眾多帶著YSL標識的假貨,LV、Fendi和Gucci等品牌的假貨也一樣可以找到。最近,一款10.97美元的假LV護照夾還赫然打上了“Amazon's Choice” 的標簽,甚至成為了網站的推薦商品。
其實,不少消費者來到亞馬遜就是為了買假貨。這些消費者有時會留下評論,贊美假貨的品質,以及價格要比真貨低多少之類。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想買正品的消費者受到了欺騙。
商品低價排在首位
打假不是亞馬遜第一要務
在公開場合,亞馬遜的高管們總是對假貨泛濫痛心疾首,他們說亞馬遜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市場極為龐大,為了打假,公司已經投入了數以億計的美元和成千上萬的人力。但是,亞馬遜的系統并沒有能夠控制住諸如上述仿冒愛馬仕手鐲那樣肉眼可見的假貨泛濫。
事實上,在亞馬遜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對于亞馬遜平臺的利潤和競爭力而言,商品的種類和數量至關重要,兩者越是繁多,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而且由此而來的競爭還會導致價格降低,進一步強化自身吸引力。但是,亞馬遜平臺為增加商品種類和數量,大力引進第三方賣家,假貨便得到了可乘之機。
如果大力度打假,便會減緩商品種類和數量的增加速度,兩害相權,電商平臺自然會選擇容忍和接納假貨的存在,將其視為一種“必要的惡”,這才是平臺假貨泛濫背后的關鍵邏輯。
與此同時,目前的法律和監管架構之下,亞馬遜無需對第三方賣家商品的品質承擔更大的責任,這也是亞馬遜打假積極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這就是一些前亞馬遜管理層和外部顧問指出的問題,亞馬遜之所以山寨商品泛濫,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公司自身的決策-他們將更多的產品種類和數量,以及更低廉的售價置于首位,而那些打假的技術和政策則要往后站。
亞馬遜追求賣家規模
假貨問題“永遠不可能解決”
據悉,亞馬遜的打假,很大程度上都是靠正品的廠商自己去發現山寨貨,可是,即便后者發現并知會了亞馬遜,他們也不是每一次都會采取行動的。包括這款山寨愛馬仕手鐲在內,大量仿冒產品在來到消費者手中之前,首先都會進入亞馬遜的貨棧-但在這個環節,亞馬遜極少對它們進行必要的辨別檢查。
一位亞馬遜前高管公開表示,兩年前亞馬遜開始采取措施打假之后,消費者投訴確實減少了,但是與此同時,公司所期待的產品商品數量增長速度也同時降低了。于是乎,2018年年初,亞馬遜開始激進地大舉招商,根本不在乎這些商家是否真的得到了各品牌的銷售授權。
“他們讓這么多人都涌到網站上來,根本就沒有能力同時追蹤那么多商品。”這位前高管解釋道,“這讓我意識到,他們其實根本就沒打算去發現假貨,他們只想要更大的選擇范圍。”
來自電子商務研究公司Marketplace Pulse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增加了250萬第三方賣家后,迅速將自己的商品種類擴展到超過5億。這樣,消費者的選擇范圍大幅度擴展,而競爭往往會使得全站商品價格降低,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在幾乎沒有什么限制的情況下引入如此眾多的賣家,便造成了一個假貨甚至比跳蚤市場和街頭小攤還多見的環境。賣家注冊和上架商品都是非常容易的,他們只需接受亞馬遜算法的掃描即可上線了。
Marketplace Pulse首席執行官卡齊亞基納斯(Juozas Kaziuknas)指出,允許這么多店面上線,其實也就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使得亞馬遜根本不可能控制自己網站所有最黑暗的角落,將騙子挖出來。“從根本上來說,這問題是規模帶來的,因此是永遠不可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