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京劇、武術都是著名的國粹,
不僅在國內十分流行,
在海外也聲名鵲起。
但京劇、武術都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表演藝術,離市井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因此,廣大人民最喜歡的國粹,應該就是麻將了。
在中國,
這種爺爺奶奶四人圍坐一桌打麻將,
“嘻嘻嘩嘩”不亦樂乎的場景隨處可見。
可你知道嗎?
現在,這種場景不再是中國特有了。
因為中國麻將已經風靡美國!
↓↓↓
“我從9歲開始打麻將,現在我快71歲了。”說這話的女士名叫琳達·范斯坦,是位土生土長的美國紐約人。
據媒體報道,琳達在當地從事麻將教學已經20年了。由于課程太受歡迎,她甚至創建了一個俱樂部,數百名美國麻將迷們每周準時報到。
琳達認為,麻將是個超贊的傳統游戲。一代又一代人接棒傳承,每個人家里都有一套麻將,他們的母親打麻將,他們的祖母也打麻將。
【視頻】9歲開始打麻將的琳達
▲琳達·范斯坦(視頻截圖)
在這群美國“粉絲”看來,麻將是一項非常棒的社交類益智游戲。
她們甚至認為打麻將是項高貴的活動!泰勒一邊打麻將一邊描述,“當我外婆說‘她要和朋友去打麻將’時,她的樣子好像一位女王。這種自信很重要!”
另外一位麻將迷打的正入神,說道,“我愛這個項目是因為我從小就看著媽媽打麻將。它承載著我對母親的記憶。”整個過程她的視線都不曾離開手里的麻將牌。
▲視頻截圖
琳達表示,麻將讓人們學會彼此親近,實在是太美妙了。
視頻一出,“炸”出了無數海外麻將愛好者,留言區瞬間變成粉絲交流會。
“我外婆就很愛打麻將,每次都不愿意回家直到我們把她拽回去。”
“麻將‘外交’,又一條和平之路!”
“有人能教我打麻將嗎?我太想學了!”
“別輕易嘗試打麻將,你會沉迷其中的。”
而中國的網友表示看到了商機
當然,更多的人覺得自豪
因為中國文化的魅力無處不在
其實,
美國人已經玩了近100年麻將……
1922年,時值經濟大繁榮,文化娛樂也逐漸多元,當時美國大約有1500萬人在玩麻將,其中大部分是家庭主婦。
1925年,流亡倫敦的俄羅斯沙皇子嗣在和女眷打麻將
20世紀20年代,麻將迅速風靡歐洲,丹麥、法國等國還成立了麻將協會。而由于當時一副麻將牌要500美元以上,麻將仍然是中產和富人的活動,很多國家的王公貴族都是麻將高手。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逐漸壯大,對外交流越來越多,麻將再度受到歐美人民的熱烈歡迎。不同以往的是,如今麻將已經進入歐美社會的“尋常百姓家”,不再是貴族的特權。最近就有中國人在紐約中央公園發現:紐約老太太已經不喝咖啡了,改成聚眾打麻將!國粹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中央公園的露天廣場,不遠萬里來旅游的中國人經過這里都會聽到熟悉的嘩嘩聲和吆喝聲,恍然之間以為自己到了成都!
和中國不同的是,在美國打麻將每個人都必備一張規則卡,這是因為美國麻將不同于中國麻將,前者比后者多了8個鬼牌,還有額外的規則。更可怕的是,美國麻將聯盟每年都會更新規則卡,列出可以得分的新規則,保持麻將的趣味性。
美國麻將復雜的規則卡
1937年成立的美國麻將聯盟如今有50多萬成員,而成立之初只有37個會員。“這足以證明麻將已經深入人心。”紐約麻將聯盟主席費希爾說。
她還在《芝加哥論壇報》的專欄文章中表示:麻將在美國的流行是因為麻將趣味性強,能鍛煉思維,但更重要的是能活躍社區氣氛,讓人們聚在一起。這是其他很多競技性為主的運動都不具備的優勢。
的確,麻將歸根到底還是社交為主的娛樂活動,和下棋、橋牌一樣,輸贏并不是很重要,關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聯絡感情。
在紐約中央公園一起打麻將的大爺大媽,有些從新澤西來,有些甚至從洛杉磯比弗利山莊遠道而來,大家表示通過麻將認識了好朋友,所以特地來紐約打麻將并會見老友。
“中國朋友告訴我,打麻將能鍛煉腦子,預防老年癡呆。”美國“麻將達人”格爾斯坦說。他在Facebook上創立的“紐約麻將Club”小組已經有了一萬多成員,他也成為了紐約眾多麻友膜拜的大神。
而且,美國人打麻將一般都不會賭錢,他們是真正沉浸于麻將純粹的快樂之中。他們在活動中切磋技能,交流打麻將的心得,還會分享各自的麻將學習筆記。看看這細致的筆記,美國人仿佛把麻將當成一門課來上了......
麻將學習筆記
在紐約上東區的富人區,麻將也成為貴婦們熱衷的社交活動。在富人家里舉辦的麻將局一般還要收四五十美元的入場費,cover了午餐和一下午的麻將時間。
很多紐約老太太就來到這些麻將局,活動組織者表示:
家庭主婦們來這里搓麻將一下午,比在第五大道逛街花的錢少多了,她們的丈夫都很支持,因為畢竟基本沒什么消費。
不僅在美國,在日本麻將也深得人心。日本是競技類麻將的發源地,會打麻將的日本人據說有上千萬之多。
在歐洲,每年都會舉行麻將錦標賽,參加人數也越來越多。
作為中國國粹的麻將,
正在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歡樂。